我省援助黃岡醫療隊的年輕力量扛起“白衣戰士”擔當——

“90后”,戰“疫”一線挺身上

自1月25日我省首批援助湖北醫療隊出征以來,已有12批醫療隊1743人出征湖北,其中5批醫療隊574名醫護人員來到了黃岡。這里面,“90后”占了很大比例。這些年輕的齊魯醫者,在祖國最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體現了新時代山東青年的擔當和責任。

我省第二批援助湖北醫療隊進駐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后,負責的7樓西病區需要全面緊急改造成有18張床的ICU病房,青島市中心醫院重癥醫學科“90后”護師樊雷主動報了名。一個班次的時間,病房改造完畢。

不怕累不怕苦,樊雷和戰友在西區病房開始了一場“搬家”行動,整理床位,組裝儀器,搬運呼吸機、血濾機入病房,將這里原來的60張病床改造成18張ICU病床,并且開辟了醫師工作室、治療室、處置室、污物間等。由于身著厚重的防護服,這些平常看似簡單的工作,把樊雷累得氣喘吁吁,他們幾人整整搬運了6小時。

“當年非典肆虐的時候,我才讀三年級,受著大人們的保護。而今我可以保護曾經保護過我的人們,并且能讓他們對我如此信任,我為我的職業感到驕傲!”樊雷工作一天后寫下的戰“疫”日記直擊人心。

出生于1992年的戰楓是德州市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的一名護師,在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的這二十多天,這個父母眼中永遠長不大的孩子、好友眼中“不靠譜”的玩伴,已經成為肩負責任與使命的“戰士”。

在醫療隊隊員們的精心診治和護理下,痊愈出院的患者陸陸續續變得多了起來,一位由重癥轉輕的阿姨,拉著戰楓的手問:“我要轉的病房也是山東醫療隊嗎?有你們在的地方,我安心!謝謝你們!”

戰楓的妻子是德州市人民醫院門診部的一名護士,疫情發生以后一直堅守前線。幾天前是戰楓生日,一家三口,三方連線。遠在德州的妻子送上生日歌和祝福,寧津老家三歲的兒子在戰楓父母的陪伴下打開視頻“爸爸,爸爸”地叫著。戰楓不敢多想,不忍細想,只報平安。出生在醫學世家的他,毅然接過父輩手中的接力棒,用職業精神和專業素養彰顯著“90后”的成長與責任、大愛和奉獻。

利津縣中心醫院的“90后”護士崔樂樂身上有著很多山東姑娘的特質:熱情、善良、踏實。她不光認認真真完成每天工作,還把愛和力量傳遞身邊的每一個人。

抵達湖北后,她被分配到黃岡武穴市第一人民醫院。為了節省防護服,崔樂樂和同事盡可能在隔離區堅守。但崔樂樂很樂觀:“疫情面前,這些困難我們都能克服,只要能打贏這場戰役,這都不算什么!”

同大多數“90后”女孩一樣,崔樂樂愛美愛玩。在同事和黃岡患者的眼中,這個可愛活潑女孩,走到哪里都帶著樂觀與自信。

就像崔樂樂在請戰書上寫的那樣:“新冠肺炎來勢洶洶,正是我輩青年挺身而出之時……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英雄,我也會學著前輩的樣子,穿上白色戰衣,站好生命的崗,努力作出自己的貢獻。”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于新悅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