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銳出戰、盡責擔當,山東省援助湖北醫療隊——

  用實力和作風演繹“山東速度”

  數小時搜集音頻素材,30分鐘完成廣播系統調試,當天投入使用,3月8日晚,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17病區,山東第五批援助湖北醫療隊開通病房廣播系統,第一次為重癥患者開展音樂治療。

  舒緩悠揚的音樂背后,是分秒必爭的“山東速度”。

  1月25日首批出征以來,山東12批援助湖北醫療隊周密部署連續作戰,高效率組織開展救治,指令下達、組織調配、集結出征,各項任務緊密銜接,人員到位、物資到位、收治患者同步開展,山東醫療隊的高效救治為越來越多患者贏得生命的希望。

  分秒必爭,按下戰疫“快進鍵”

  “自從踏上援助湖北之路,大家的步伐就像按下了‘快進鍵’。”山東省首批援助湖北醫療隊隊員、省立三院陳金玲這樣描述她見證的“山東速度”:

  1月25日21點30分醫療隊從濟南啟程,1月26日凌晨2點抵達黃岡,連夜召開會議安排工作,1月27日晚主動請纓作為首支醫療隊進駐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

  “為了盡快完成改造清理,大家忘記了時間,忘記了疲倦。”陳金玲說。最后半天,醫療隊上下掐著秒表進行“沖刺”,幾點幾分進物資、幾點幾分裝設備、幾點幾分清場、幾點幾分消殺、幾點幾分接病人……每個環節都卡點推進,30小時就讓病區具備收治條件。“一切收拾停當,同事們累得就地一坐,相互一靠就能睡著。”

  2月9日晚,第8批援助湖北醫療隊隊長呂涌濤帶領團隊,在飛赴武漢的飛機上完成了隊伍的組織架構建設,303名隊員被劃分為10個醫護小組以及后備、保障等專業組別,確保隊伍落地就能投入戰斗。人員到位的同時物資同步到位,進駐病區同步收治患者,山東醫療隊最大限度壓縮中間環節,節約寶貴的救治時間。2月11日下午,第8批醫療隊收治首批330名患者時,距離進駐當地不足30小時。

  實力過硬,高效運轉有保障

  “速戰速決,要在面罩形成水滴之前完成采集。”這是第6批醫療隊隊員、山東大學第二醫院李興國采集咽拭子的心得體會。一般采集到第二位患者時防護面罩上就會出現霧氣,視線受到影響,因此他練就出一手既能保證動作輕柔減少患者不適,同時快速準確一步到位的采樣“硬功夫”。

  專業水平扎實過硬,是山東醫療隊高效開展工作的技術保障。山東援助湖北醫療隊是一支充分展現山東醫療整體素質的實力戰隊。隊員們是全省16市各級醫療機構精挑細選的業務骨干,涵蓋呼吸、重癥、感染、心內、腎內等多領域專家,其中不乏齊魯醫院呼吸科副主任李玉、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急診科主任孔立等省內專家組成員。此外一大批擁有非典、甲流等重大突發呼吸道傳染病救治經驗的醫護人員也為當地救治工作帶來寶貴技術經驗。

  在危重癥患者救治方面,山東醫療隊依托雄厚的技術實力,迅速在當地開展了B超引導下胃管氣管插管、有創呼吸機通氣等關鍵性治療操作,大大提高了危重癥患者的救治效率和質量。

  盡責擔當,高速背后的精神力量

  “這場戰役中,每個人各司其職,各盡其責。”陳金玲的一句話,讓我們體味到“山東速度”誕生的秘密,那就是山東醫療隊盡責擔當的戰斗作風。

  第4批醫療隊隊員、淄博市博山區中醫院吳海燕曾是武漢客廳方艙醫院“入口班”的一員,隊友進艙前,她都要從口罩帽子到防護服護目鏡,每一條縫隙、接合處都要親手一一檢查,每次值班蹲下起身無數次,確保萬無一失。

  “別擔心,留置針穿刺有我呢”“沒事,困難血管抽血我來”。這些簡短樸素的話語是首批醫療隊隊員、青島市中心醫院王璐的口頭禪。不計個人得失,主動擔當補位,山東醫療隊隊員們將有利于患者康復作為首要出發點,再棘手的任務都愿意承擔。

  3月4日,山東援助湖北第10批醫療隊10名隊員將摁著紅手印的請戰書發往前方指揮部。在所支援醫院在院確診患者數量持續下降且連日無新增的情況下,他們申請去形勢最嚴峻的武漢擔當新的使命。“這是我們的使命,這是我們的責任!”一個多月來,山東醫療隊全體醫護人員以奪取湖北戰疫勝利為己任,不顧安危,火線沖鋒,連續作戰,用實際行動演繹了齊魯醫者盡責擔當的赤誠胸懷。

  (大眾日報記者 李振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