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最后一例確診病例出院。通訊員 高詠梅 石曉紅 攝濟南最后一例確診病例出院。通訊員 高詠梅 石曉紅 攝

  3月21日,濟南市傳染病醫院,濟南本土最后一名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出院,歷時58天,自首名新冠肺炎患者確診至此,濟南本土47名確診患者全部出院,治愈率100%。除此之外,濟南本地已經連續39天無新增病例。

  好消息的傳來,讓這座城市更多了一份安心。

  濟南市傳染病醫院

  見證了43名患者出院

  3月21日下午,一名49歲的新冠肺炎患者在醫護人員陪同下走出濟南市傳染病醫院的大門,標志著濟南本地確診患者正式“清零”。

  時間撥回到2月6日,正月十三。在濟南市傳染病醫院,36歲的治愈患者手捧鮮花,直呼“沒想到”。她一個勁兒地向醫護人員表達感謝,“沒想到自己能這么快出院。”她是濟南新冠肺炎康復的第一批三名患者之一,在她成功治愈走出醫院后的一個多月里,一共有二十三批患者接連出院。

  作為濟南市新冠肺炎的定點醫院,濟南市傳染病醫院的小紅樓承擔了全市絕大多數確診患者的救治任務,也見證了濟南43名患者走出醫院、綻開笑容的時刻。醫院院長張忠法已經接連工作了兩個多月,從濟南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被送進濟南市傳染病醫院,到3月21日送最后一名病人出院,他的心情也有了變化。

  “第一例出院的時候增強了我們的信心,這個病是可治的,而且治療效果很好。”回憶起第一例患者出院時的心情,張忠法仍然歷歷在目。“那是最關鍵最緊張的時候,到現在,隨著出院患者一例一例地增加,我們的心里也更有數了。”

  更嚴格的出院標準

  不能讓患者出院再復發

  從2月6日市疾控中心復核核酸檢測陽性,到3月21日出院,最后一名患者在醫院整整經歷了45天。“為避免治愈患者出院后病情反復,市傳染病醫院從嚴把控解除隔離和患者出院標準。”濟南市衛健委黨組成員、疫情防控醫療救治組組長成昌慧說。

  “濟南市在出院標準上更嚴一些,這也是為什么我們沒有很快地讓病人出院。”張忠法覺得,把好出院這一關很重要。隨著對病毒的認識程度加深,對于出院病人的標準也更高了。“除了鼻咽拭子兩次采集陰性外,我們還增加了患者痰液、大便標本、尿液標本的采集,只有這四項都是陰性,才滿足出院條件。”患者沒有痰,醫院就想辦法用霧化等手段取痰,“因為痰是下呼吸道的深度標本,并且病毒也在下呼吸道,比咽拭子的準確性更高。”

  “把這些病人篩查出來、隔離起來不容易,我們在出院的關口更要把好關,不能讓他們出院了再復發,或者出去以后因為治療的標準掌握不嚴而導致復發,那么我們前期的工作就前功盡棄了。”張忠法說。

  多種診療方案不斷嘗試

  最大程度提高治愈率

  就在最后一例患者出院的前幾天,濟南市傳染病醫院新冠肺炎隔離病房負責人邊鵬飛還在密切關注著患者的身體狀況,為患者做了最后一次核酸檢測后,結果一切正常,這讓他長長舒了一口氣。

  從大年三十到現在,邊鵬飛沒有休過一天假,全身心投入到患者救治中。

  在此前的出院患者中,有一對11月齡的雙胞胎,濟南市傳染病醫院隔離病房(肝病三科)主任、主任醫師張照華在談到對他們的治療時說,“救治兩個11個月的孩子存在一定難度,比如扎針很困難,對此病房選派技術高超的護士為其扎針。而且對于孩子一些抗病毒的藥不能用,只能對他們進行霧化治療,利巴韋林的劑量應用也和成人不一樣。”

  “這對雙胞胎讓我們積累了治療新冠肺炎患兒的經驗。”張照華說,在日常護理上,因為兩個孩子年齡小,護理也會相對繁瑣,比如房間整理、喂奶等,護士都有參與。如今,這一家人已全部得到救治,康復出院。

  “對新冠肺炎的治療一直在不斷的實踐中摸索。”張忠法說,治療中不是一成不變的,是綜合性的,在對患者具體的治療過程中,根據患者情況分別給予抗病毒、抗感染、免疫調節、營養支持、心理疏導及中醫藥綜合治療等多種診療方案。其中,在濟南曾經的47個確診病例中參與中醫藥治療45例,2例嬰幼兒患者除外。

  新冠肺炎患者“清零”,離不開濟南市在統籌醫療資源上的努力。成昌慧說,濟南市衛健委統籌屬地優質醫療資源,為濟南市傳染病醫院配備省市兩級專家指導組,省衛健委派出4名省級專家駐院指導,從全市衛健系統調配286人的醫療救治隊伍后備增援。為該院擴容重癥監護病床30張,增配呼吸機、心電監護儀等各類醫療設備,最大程度提高治愈率。

  這幾天,邊鵬飛又收到出院患者托人送來的一面錦旗,“患者出院后,我們也會定期回訪,他們也會經常主動給我們打電話,每當講起幾位醫生的救治和照顧,都是不停地感謝。”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夏侯鳳超 于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