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8小鎮關門了?我的年卡還沒用幾次!”“怎么說關就關了?”近日,濟南星期8小鎮關門歇業的消息不脛而走。
9月10日,新時報記者實地探訪確認了此消息。在看似光鮮的外表下,星期8小鎮實際早已頹勢暗涌。
這一曾經火遍全城的“孩兒經濟”先驅,是如何走上下坡路的?
當今的“孩兒經濟”產業又呈現出怎樣的態勢?

9月10日,星期8小鎮大門緊閉。
銀座置業解除合同
星期8小鎮突然撤場
2011年,隨著定位“全家歡享”的濟南和諧廣場開業,其中號稱“國內首家兒童社會角色扮演主題樂園”的星期8小鎮迅速火遍全城,走進了濟南帶娃一族的生活。
在這里,3至13歲的兒童可以“提前觸摸心中夢想”,成為自己想成為的“小大人”。在街道辦、機場、醫院、銀行、消防局、警察局等多種主題樂園中,孩子們可以帶妝體驗各種職業角色。帶娃去星期8小鎮“打卡”一度成為父母們的“潮事”,各大團購群、各個中小學、各大異業項目紛紛與星期8小鎮“結緣”,推出各種活動。就在今年8月,濟南融創文旅城還將星期8小鎮引入了營銷展示中心,展開了一場為期半個月的與業主及潛在業主的互動。據相關消息,該活動從8月11日持續到了8月25日。

9月10日,新時報記者在星期8小鎮門口看到,落款各異的“校外素質教育實踐基地”銘牌掛滿了兩面墻。而與之形成強烈反差的,是封閉的大門和無人值守的票務中心。
“9月1日就關門了!”和諧廣場的一位保潔人員告訴記者。曾經人山人海的入口已經被白色柵格門封閉,無人無燈的票務中心留有“此柜臺暫停使用”的提示。售票窗口內工作臺上凌亂散落著票據、本子等物品,記者看到,不少流水單據日期顯示為8月30日。
在玻璃窗口上,貼有一張物業方“山東銀座置業有限公司振興街購物中心”的公告,顯示“山東銀座置業有限公司與星期8小鎮正式解除合同。自2020年9月1日起,顧客年卡及各次卡等預售卡處理流程請聯系星期8小鎮負責人趙**”,并附有聯系電話。
但新時報記者注意到,該公告旁還貼有一張手寫字條,上書“年卡退費,電話打不通”。記者多次撥打上述聯系電話,電話一直處于忙線狀態。
有會員不知道已停業
員工社保已拖欠數月
“7月初剛辦的年卡,才來了兩次就關門了!退費也找不到人。”年卡用戶馮女士有些憤怒。會員卡無法退費的還有多位市民。新時報記者隨機撥通了前臺交易記錄上的一個電話號碼,對方在得知停業消息后頗為吃驚:“前兩個月還告訴我,說因為疫情期間暫停營業,我們可以延期到明年6月。”
同樣維權無門的,還有十余名員工。知情人士告訴新時報記者:“6月13日恢復營業以后,公司就沒有讓我們這些全職員工回去上班,只找了一群兼職員工。兩方都拖欠工資,都在維權。”經查,濟南星期8小鎮營運方為上海童夢企業管理有限公司濟南分公司。員工張女士向新時報記者反映,自2019年10月起,該公司一直拖欠員工社保未繳,后又拖欠部分人員工資未發。今年年初,該公司曾以解除勞動合同才發1月工資的方式與大約10人解約,當時有11人未同意解約。2月,張女士等人聯名就拖欠社保問題向有關部門提起仲裁,但至今未得到賠付。
另一位趙姓員工在今年3月提出辭職,但對于拖欠的社保,趙女士表示只能個人墊付:“有的同事墊付了8300多元,就等公司給我們補回來。”6月24日,該公司書面承認拖欠趙女士2019年10月至2020年3月社保醫保,并承諾于2020年7月31日前一次性補繳完畢,而此承諾并未兌現,9月7日,該公司新出具的“情況說明”中提到:“承諾2020年12月31日前將趙*墊付的費用返還支付給本人。”
“我們以為,干了這么多年總不至于把自己員工坑了,結果不但經濟補償金一分沒要到,還要自己墊錢交保險。”張女士自星期8小鎮開業初就在此工作,說起自身遭遇表示十分心寒。“我們的訴求是:把保險補齊;公司原因解除合同,我們要求經濟補償金;結清2月到8月的生活費(疫情期間按照工資的70%支付生活費)”。
針對消費者和員工的維權事宜,記者電話聯系到一位季姓負責人,該負責人表示“需要等公司的決定,我個人是無法給出意見的”。他同時確認濟南目前已經無工作人員。另有消息稱,星期8小鎮尚拖欠物業方3個月的物業費未結。
硬件脫節體驗守舊
昔日親子勝地逐漸沒落
從當年的大紅大紫到如今的關張歇業,為何?
前文所述張女士有自己的見解:“這么多年沒有變化,沒有設備更新,沒有新增投入,怎么會吸引顧客呢?”據了解,最初幾年,星期8小鎮業績喜人,利潤可觀,“但利潤都上交上海總公司了,總公司卻對濟南分公司沒有投入。”據了解,在最紅火時,星期8小鎮員工總數曾達七八十人,在去年年底已減少到20人左右。
在張女士看來,除了硬件更新的脫節,體驗方式的“守舊”也是原因之一。隨著親子教育理念的變化,父母們更注重與孩子共同的深度體驗和沉浸式陪伴。“但星期8小鎮的模式還是家長在外面看著甚至玩手機,孩子在里面體驗,缺少全程陪伴的環節。”
而在商場運營從業者王先生看來,兒童主題的消費場所應當講究業態聚合和動線串聯,提高人們逛街時接觸的隨機性,玩樂項目的可重復性要高。

濟南星期8小鎮關張并非全國首家,今年3月,媒體曾報道廣州星期8小鎮1月20日起已停業的消息。其合作方五號停機坪購物中心表示“星期8在履約過程中,不斷出現營業額數據不真實、長期隱瞞實際營業收入,無預警停業等嚴重違反合作誠信原則的行為。嚴重懷疑其履約能力,擔心影響商場顧客的消費權益,更無法保障星期8員工的勞動權益,因此決定與其正式解除合作關系”。新時報記者通過“企查查”查證,其母公司“上海童夢企業管理有限公司”有風險信息174條,當前已被法院列為失信被執行企業,法定代表人印嵐因關聯企業失信被限制高消費。
●財經觀察
怎么討孩子歡心?
“變”或是不變的法則
發力“孩兒經濟”,規模化引進兒童、親子業態,早已成為各大綜合體的標配甚至“續命”法則。新時報記者走訪濟南多家綜合體發現,無論是老牌還是年輕商業項目,兒童業態均占有重要地位,且花樣不斷翻新。
經四萬達廣場是濟南名副其實的第一代綜合體,開業10年來,兒童業態的比重不斷加大,已形成如今“滿層”的局面。蘇寧紅孩子、孩子王、寶貝王樂園、寶貝王早教等集中分布于2層。
而新一代綜合體如中海環宇城、領秀城貴和購物中心等的兒童業態,花樣更加新穎。除了零售、教育、培訓、常規玩樂項目外,同時布局了中海和領秀城兩個綜合體的“會飛的哈林”,主打家庭歡樂主題公園,更像是一個業態“集合店”,集傳統兒童樂園、迪士尼樂園、早教機構和大型游輪特色于一體,配套餐飲、聚會等服務設施。

開業多年的省體悅動城,因租售權、定位與招商的錯位一度使得經營帶了幾分尷尬,除了少數幾個店面人氣較穩外,空置率和轉租率一直較高。而在不久前的8月22日,新引進的“象島動漫游樂城”開業,頗有幾分挽救頹勢的意味。9月10日,記者在現場看到,除了傳統的娃娃機、旋轉木馬、淘氣堡,這里的VR體驗項目是一大亮點,大人孩子均可通過儀器設備進入VR場景,體驗或驚險或刺激的逼真感。這也是時下比較新潮的項目。在悅動城一層西廣場,“轟car樂園”也是當下室外兒童主題樂園的一種形式。
即將于12月18日開業的濟南首個TOD商業項目”龍湖濟南奧體天街”,兒童業態占比達到21%,布局三層整層,涵蓋教育、零售、玩樂和各類兒童培訓。新時報記者了解到,小馬快跑早教和士尼(Siny)均為首進濟南,其中士尼(Siny)特色在于打造“一站式兒童集合店”,其品牌涵蓋樊登讀書、專業攝影、主題包間、下午茶、兒童游樂、廣場舞等。

在綜合體以外,濟南的兒童業態已經走上“小鎮”之路。今年5月30日,位于西營黃鹿泉村的“孩子小鎮”開業。項目投資1.6億元,主打兒童游樂項目,如動力小火車、兒童滑梯、海盜船、鳥籠樹屋、水上樂園、瀑布噴泉等各類設施在山間林立。樂園內建成別墅民宿2處,樹屋民宿9處,改造村宅民宿11套,打造出集智慧農業大棚、特色林果種植采摘、農產品加工、民俗特色旅游、精品民宿等一二三產結合的田園綜合體,是國內鄉村版的迪士尼樂園。
“瑤媽”是浸淫兒童消費多年的從業者,在她看來,孩兒經濟的生存法則是,“玩要新鮮安全,學要專業細心,吃要實惠美味”。
從淘氣堡一類的玩樂設施,到淘礦小鎮之類的DIY,從蹦床主題公園到VR體驗,從綜合體走向“小鎮”,可能唯有不斷變化,才是“孩兒經濟”的不變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