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劉飛躍

  5月28日,“三環十二射”第三塊版圖大北環正式啟動。大北環全長67.5公里,投資141億元,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其中,濟南市41.8公里,途經章丘區、濟陽區。大北環建成后,將方便沿線居民上下高速,優化我省高速路網。

  完善黃河北部區域路網

  強化起步區核心輻射帶動作用

  大北環自黃河鎮以北開始,分別連接濟高高速、東呂高速、京滬高速、京臺高速,對連通高速路網,完善“三環十二射”高快一體路網、疏解過境車輛作用明顯。

  大北環在國道220 、國道104、省道241等5處設置互通立交,互通平均間距不足10公里,完善了濟南黃河北部區域路網,極大方便了沿線單位、群眾上下高速。

  環評信息顯示,大北環設計速度120公里/時,雙向六車道,路基寬度34.5米,計劃于2021年6月開工建設,2025 年6 月建成通車,施工周期為48個月。營運期評價年限為2025 年(近期)、2030 年(中期)和2040 年(遠期)。

  大北環是貫穿起步區和濟陽北部的東西大通道,搭建起步區路網骨架,完善北部區域路網,拓展先行區發展空間,有利于形成“一軸、兩廊、多組團”格局,促進組團聯系和協同,提升了區位優勢。

  大北環將有效帶動濟陽區、商河縣以及周邊沿線區縣的全面發展,加快沿線優勢資源開發,盤活沿線地區輻射山東省西北部地區經濟文化效能,同時加快推進省會城市群經濟圈發展。

  大北環建成后,將優化我省高速公路網布局,強化起步區核心輻射帶動作用,服務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促進沿線地方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四條繞城高速流量趨于飽和

  現有通道不能適應未來需要

  目前,濟南繞城高速北環段穿越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隨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的啟動,現有高速北環段已進入規劃區域。隨著先行區快速推進,現有高速路網不能適應未來交通發展需求。

  本項目的將在濟南北部城區邊緣形成新的繞城高速二環線北環段,將有效分流現有濟南繞城高速一環線北環段(青銀高速)的交通量,對合理組織、疏導過境交通,減少城市交通壓力和交通擁擠,改善北部城區交通出行,促進濟南市“北起”發展戰略的實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項目實現濟南市城市總體發展戰略,促進濟南市“北起”發展的需要。

  2017年交通流量顯示,濟南市繞城高速一環線已全部建成通車,路線全長116 公里,已全部建成通車。其中,西繞城北段已趨于飽和,南段已于2017年達到飽和狀態,東繞城和南繞城也趨于飽和。

  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交通量將進一步增長,現有通道遠遠不能適應未來交通發展需求,建設新的濟南繞城高速二環線勢在必行。因此,本項目是完善濟南繞城高速網布局,適應交通量不斷增長的需要。

  相關鏈接:三環全長約272公里

  大西環黃河特大橋已完成主橋橋基施工

  “三環十二射”高快一體路網總里程約846公里。其中,“內環”和“中環”均已建成通車。“外環”即“三環”,由濟南至高青高速濟南段、繞城高速二環東環段、南環段、西環段及北環段組成,全長約272公里。

  大東環是“三環”的第一段,路線全長23.6公里。雙向六車道,起點位于青銀高速唐王樞紐互通立交,終點位于京滬高速曹范互通立交,由北向南。依次穿越歷城區、高新區、章丘區,去年建成通車,標志著濟南已正式跨步邁入“三環時代”。

  大西環路線全長約103.9公里。雙向六車道設計,起自德州市禹城北,經禹城西、齊河西、止于長清區張夏。其中,濟南市境內29.5公里,途經長清區。大西環黃河特大橋作為重要控制節點工程,已全部完成主橋橋基施工。該橋建成后將成為國內最大規模的四塔鋼混組合梁部分斜拉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