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楊鵬 實習生 徐溪亭

資本市場已成為金融發達國家的第一大融資渠道。放眼全國,我省境內上市公司數量、資本證券化率等指標偏低,與實業上的經濟大省地位不相匹配;但我省在境外上市、債券融資等方面表現搶眼。審視省內17市,在上市公司數量、資本證券化率等指標上,存在明顯的地域差異,“不均衡”現象突出。
境內上市指標與經濟大省地位不匹配
來自省金融辦的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年底,我省擁有上市公司237家,累計募集資金3172億元。其中,境內上市公司153家,總市值約1萬億元。
資本證券化率(即總市值/GDP)是一項體現資本市場融資能力的指標。齊魯證券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年底,我省境內A股上市公司資本證券化率為18.65%,遠低于全國47.9%的平均水平。分省份看,該指標最高的為北京,達到502.76%。位居二三位的分別是上海的125.24%和廣東的57.03%。浙江和江蘇也分別以39.91%和21.13%領先山東。
境內上市公司數量少已成為我省資本市場的一塊短板。截至2013年底,山東境內上市公司數量全國只排第七,且多屬于傳統行業,沒有文化、金融行業上市公司。
山東證監局局長馮鶴年直言,山東上市后備資源雖然比較豐富,但仍有不少盈利能力較好、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重點后備企業對上市持觀望態度,上市進展緩慢。
這個判斷有數據為證。截至2013年底,山東申請材料在證監會審核的企業數量只占全國的4%。全國83家過會待發企業中,山東只有2家企業在列。
齊魯證券研究所執行總經理尹萃認為,省內企業上市意識不足導致行動滯后是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之一。部分企業僅把上市視為一種融資手段,在“不差錢”的情況下,企業的上市意愿并不高。
境外上市直接融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盡管境內上市企業數量等指標不盡如人意,但我省在境外上市、債券融資兩方面的表現卻好于全國平均水平。
境外上市方面,我省上市企業為91家,數量在全國排在第四名左右。目前,我省已經和韓國、日本、新加波、香港、馬來西亞、德國等境外證券交易所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為省內企業境外上市打通了綠色通道。
直接融資方面,2013年全年股票、債券兩項直接融資合計達到1950億元,增長指標好于全國平均水平。其中,全省企業共發行各類債券199只,融資1867億元,發行數量與融資額同比增幅分別達27.7%和22.3%。今年一季度,我省股票、債券實現融資703.7億元。其中債券融資687.7億元,完成了去年37%的融資量。從Wind資訊統計的累計數據看,截至2013年年底,山東省共發行信用債6004.97億元,債券發行只數占比為5.85%,發行金額占比為3.32%。從位次上看,我省居全國第五位,排在浙江之前,落后于北京、廣東、上海、江蘇。
上市魯企省內分布地域差別較大
Wind資訊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底,我省各市境內上市公司數量、資本證券化率兩項指標,煙臺均一馬當先。而棗莊、菏澤、萊蕪三市因無一家境內上市公司,敬陪末座,上市魯企省內分布地域差別較大(詳見右圖)。
記者搜集省內部分市、區、縣對企業上市、掛牌的獎勵政策發現,不少地方出手“闊綽”,顯示出支持本地企業對接資本市場的強烈決心。
對于在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首發上市的企業,日照市給予一次性補助300萬元。淄博周村區對前三家上市的企業,分別給予500萬元、300萬元、100萬元的資金獎勵。聊城市則是獎勵到人,給予企業法定代表人和保薦機構項目負責人各300萬元獎勵。對于通過“賣殼借殼”方式上市,并將上市公司注冊地遷至該市的企業,日照市、臨沂市分別給予200萬元的獎勵。
場外市場方面,日照市對在“新三板”掛牌的企業給予一次性補助150萬元。對于正式在齊魯股權托管交易中心掛牌交易的,淄博市張店區政府給予掛牌企業60萬元獎勵。
聊城、日照、臨沂、濟寧、東營市墾利縣等地,除了重金激勵企業境內上市,對于在境外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的企業,也有大手筆獎勵。其中,聊城市、日照市分別達到300萬元和2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