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分發起人承擔無限責任
彭春霞/制圖
山東省民營企業正在積極申報銀行,并謀劃聯合成立金融控股公司。事實上,在目前銀監會尚未出臺申辦民營銀行細則的情況下,山東已預備了多種方案應對。
多套方案
今年7月31日,銀監會主席尚福林首次對外提出“試辦自擔風險的民營金融機構”,并披露了設立民營金融機構的基本要求。這一基本要求是:自擔風險民營金融機構的要義在于發起人承諾風險兜底,避免經營失敗損害存款人、債權人和納稅人利益。這意味著銀監部門已開啟了銀行申辦的大門。
而山東省8月份下發《關于加快全省金融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表示要推進小額貸款公司改制為村鎮銀行。
“山東大概有一半小額貸款公司想轉成村鎮銀行。”山東省小額貸款企業協會會長、淄博張店匯通小額貸款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吉民表示。
另外證券時報記者獲悉,山東還計劃成立一家由地方企業特別是小貸公司發起的金融控股公司。該金融控股公司將為小貸公司提供再貸款服務,小貸公司的閑置資金則可放入該金融控股公司獲取收益。
記者采訪了山東省金融辦的一位官員,該官員稱,民間資本發起設立銀行需要中央的政策,但會積極準備材料,積極爭取。“銀監會的意見指引已經上報國務院,待同意后啟動,先試點后推廣。”
目前不少省份都在爭取成為試點省市,山東同樣如此。上述山東金融官員稱,首批牌照花落京浙的說法沒有根據。
盡管大門已開,但細節還未出臺,而最令各地金融官員迷惑的就是“發起人風險兜底”具體是什么意思。
山東省一位負責金融業務的官員稱,這可能和公司法相沖突,但為了拿到銀行牌照,還是先按照這個大框架申請。他介紹,山東計劃設置幾套方案,一種是所有發起人均承擔無限責任,一種是部分發起人承擔無限責任,還有一種是按照公司法要求均承擔有限責任。
銀監會對民營金融機構“發起人承諾風險兜底”的表述,讓計劃發起設立村鎮銀行的相關發起人心情沉重。
這種方式類似于無限責任,也意味著發起人要用全部家當為設立的銀行負責。盡管無限責任在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的合伙制中比較常見,但在銀行業已經基本消失。
作為政府控制金融風險的一部分,“風險兜底”體現了監管部門對民間資本的基本要求或看法。按照銀監會2009年出臺的《小額貸款公司改制設立村鎮銀行暫行規定》的要求,村鎮銀行最大或唯一股東必須是銀行業金融機構,且最大銀行業金融機構股東持股比例不得低于村鎮銀行股本總額的20%。
“在這種規定下,目前全國沒有一家小貸公司轉銀行,因為都不愿意將控股權轉手讓給他人。”劉吉民表示。
小貸公司的煩惱
對于小貸公司的運營,目前政策上有很多限制。例如以股本金發債,融資比例不能高于凈資產的50%,單一股東持股不能超過10%。在運行中這些限制逐漸有所突破。現在不少地區融資比例達到200%,而且單一股東持股可以超過50%。
自2008年以來,山東的小額貸款公司發展迅猛,截至今年6月份有小貸公司335家,但逐漸開始兩極分化。目前已關停4家,人數較少的小貸公司則只有7~8人,其業務發展主要是給銀行做過橋貸款,沒有核心競爭力。一般的小貸公司,人數在20~30人。但規模大一點的小貸,例如匯通小貸,員工達130多人,僅風控部門就有員工30多個。
從這幾年的經營來看,小貸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遠超村鎮銀行,但是其身份尷尬,類似于過渡階段的產物。作為準金融公司,小貸公司的歸口管理部門是地方政府金融辦,而且小貸公司最大的短板是不能吸儲,這就限制了規模。
此外,據劉吉民介紹,小貸公司稅負較重。與銀行相比,小貸公司企業所得稅稅率為25%,營業稅稅率為5.5%,而銀行分別為12.5%和3%。
盡管設立銀行可以開展更多的業務,更有利于長遠發展,但在小貸公司轉型升級為銀行一事上,也有不少從業者心存憂慮,擔心銀行的經營優勢已被削弱,不如小貸公司經營運作方式靈活。
山東一家上市公司下屬小貸公司總經理認為,小貸公司原來的目標是轉成社區銀行,但互聯網金融已經改變業態模式,銀行貸款業務有諸多限制,需要抵押物和經營年限,遠不如小貸公司靈活。
上述總經理認為,小貸公司改成金融控股公司更為理想。目前山東省原本分散的小貸公司正在聯合成立金融控股公司,為小貸公司提供避風港,也可互相支持,發起人希望這個金融控股公司由民營控股,并不希望銀行來參與。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不斷有民營企業擬申請設立民營銀行,資本市場也給予積極反應。這些消息也令小貸經營者頗為緊張。不過,目前還未有一家民企的申報獲得銀監會審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