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宜信財富主辦的中國財富論壇濟南站,山東省金融工作辦公室主任、黨組書記李永健接受新浪山東財經提問時透露,齊魯股權交易中心在淄博運行的很好,從來沒有誰提出來要把它搬到濟南來。“前不久,有報紙報道,我只能說,這是無稽之談。”此前,曾有多家山東本地報紙報道,齊魯股權交易中心將移師濟南高新區。
以下內容為山東省金融工作辦公室主任、黨組書記李永健的講話原文,新浪山東財經編輯整理。
山東金融總量不足、存量不活
我帶著泥土剛剛從濰坊趕過來,在那邊我們正在進行一個調研。現在,我將向大家分別介紹四個方面情況,一是山東金融業發展現狀,二是金融業發展潛力,三是山東金融改革措施及特點,四是民營資本進入金融業的發展機會。
山東是一個經濟大省,GDP總量列全國前三位。山東省的金融業產值目前占全省GDP總量的4%,提供的稅收占地方收入的10%,是服務業的主導,但還不能算全省的主導產業。山東省金融業的整體特點可以用八個字來形容:“總量不足,存量不活。”
山東省擁有7.6萬億元的金融資產總量,社會融資規模達到9萬億,整體規模占全國的6%。這與全國第三大經濟大省的地位不相稱,也就是說“總量不足”。
其次,山東省的金融業基本上是傳統業務占主體。以銀行為例,利潤來源主要是利差,占到總量80%以上。另外,多層次資本市場沒有建立起來,銀行信貸仍是企業融資的主渠道,企業對銀行的融資依賴度高達86%以上。
而山東金融的潛力就在于四個字:“改革開放。”如何通過創新把山東的實體經濟優勢轉變為金融優勢,山東就離建成經濟文化強省的目標不遠了。
“金改22條”充滿著山東烙印
山東經濟的資產規模很大,但資產證券化程度不足20%。在充分調查研究的情況下,我們的省長郭樹清,三次召開座談會,親自修改了30多處,于今年8月份出臺了《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全省金融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也就是被外界和媒體所稱的“金改22條”,首次比較全面系統的闡述了山東當前和今后5年金融業發展改革的目標和措施。
《意見》有五大特點:
一是改革創新。無論是產權制度、管理體制、組織體系還是監管機制,都要求創新發展,擴大開放。
二是突出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用我們省長的話說,“一切交給市場,政府這只手不要輕舉妄動”。實踐充分證明,市場是配置資源的最好手段。
三是大膽審慎探索。大膽是指金融創新,審慎是指風險防控。我們山東也出現過金融案件,對我們來說是沉痛的教訓。
四是抓住根本。金融業的根本是服務于實體經濟,脫離了實體經濟的金融是“無源之水、無根之木”,發展金融的根本目的是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把加強和改進金融服務聚焦到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上來。
五是推動金融各行業協調發展。長期以來,在山東金融業發展中,銀行業“一業獨大”的局面十分明顯,實體經濟融資過度依賴銀行。目前,銀行業資產約占山東全部金融資產的94%左右,從銀行業融資占到社會融資總量的八成以上。而協調發展、混業經營已經成為世界金融發展的大趨勢。我們也應該順應這一發展,下一步將研究如何整合全省的資源探索打造金融控股集團的問題。
六是拿來主義與發揮山東特點結合好。《意見》在研究起草過程中,廣泛借鑒吸收了上海、天津、江蘇、浙江、廣東等金融業發展先進地區和國內已有金融改革試驗區的經驗,體現了“拿來主義”,為我所用。同時,《意見》出來后又充滿著山東的烙印,怎么看都不是江蘇的,遼寧的,而只能在山東生根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