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中國新聞攝影金鏡頭獎最佳新聞照片獎《挾尸要價》

2012年3月25日,衡陽雁峰區婦幼保健院,病床上的棄嬰小海燕

2002年的一次搬家,周敏文意外丟失了他所有的照片和證書,抗戰的往事,只留在他的腦海里,獨自回憶

2012年清明節前最后一個工作日,湖北赤壁市羊樓洞村,鎮里的小學生正在祭掃烈士墓
5月22日下午2點,本報記者張軼因肝癌去世,年僅28歲
我們選取一組他的照片,用他記錄世界的方式,緬懷這段早逝的青春
眼前的這個世界盡可以不愛我們,但我們仍然可以通過彼此相愛而最終愛上這個世界
張軼,走好!文/記者譚君
張軼在他25歲、剛入行一年多之際,就獲得了中國新聞攝影金鏡頭獎,這對一個攝影記者來說,等于是許下了美好的前途。
和張軼一起出去采訪過三四次,他是一個聰明、體貼的同事。記得有次從長沙去蘭州采訪,在飛機上根本沒看我倆座位誰靠窗,他就直接讓我坐里面,瞟一眼窗外說,“現在天是黑的,等會飛機下降穿過黑云,滿天都是金色的光輝,特別漂亮!
采訪將要面臨的焦慮和緊張,瞬間被疏散了很多。心里暗想,果然是搞藝術的攝影記者,懂得欣賞生活中的美。但在與他共事之前,我聽說他的性格,是有點硬漢氣質的。
他喜歡留胡須,穿馬褲。與他合作的好處是,不用擔心他會生氣。有時我會好奇地問:你不帶燈嗎?不帶三腳架嗎?他就會眨下眼睛,用學會的幾句長沙話調侃著回答。
2012年年底的某一個下午,我在報社最后一次見到張軼。我們一起去報社旁邊的銀行取錢。他已經取完了,但沒有立即走,而是在等我。那時我不知道,他身體已經檢查出問題了。只記得看到他好像苦著臉。我以為他可能是采訪不太順利,沒多想就說:“你不用等我了,我還要排好久的隊呢!彼欀碱^,欲言又止地說:“哦,那我先走了!
那天下午陽光正好,韶山南路258號的樹葉正在風中搖曳,卻沒想到他的人生這么短暫,如冬日落葉一般凋零。
在此,我們用張軼生前的一組攝影作品,來作為對他的悼念。天不假年,但他畢竟留下了他的作品,留下了他對于這個世界的愛。
用這樣的一個版面來祭奠張軼,并非是對公共資源的擠占。我們更想以此表達,對于生命的珍重。
記者張軼逝去了,我們懷念他。我們懷念他燃燒的青春,懷念他專業上的綻放,懷念曾經同事的那些日子。懷念可以痛徹心扉,懷念可以更加堅強。眼前的這個世界盡可以不愛我們,但我們仍然可以通過彼此相愛而最終愛上這個世界。張軼一路平安!慢埐
“還記得那次,我們在四川內江,租摩托車進一個村子。你讓我緊貼司機坐,你坐在最后面。坡多坡陡,泥巴也深,你兩度被從車后座拋下來。”——同事顏宇東
印象最深的是他對家庭的愛,他與妻子兩地分居,嘴上總是掛著妻子的好和生活的幸福!氯挝逆
兩次去武漢探視張軼,他本人并不太清楚病況實情,數次對我們說在醫院躺著很難受,再過兩個月就可以背著相機去跑新聞了。聽此言,讓已了解其病情的我們心酸至極。——同事李長征
感謝大家溫暖的送行和祈福!我相信他會在天堂聽到、看到、并感受到大家的溫暖是一直陪伴著他!再次謝謝大家!——張軼的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