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泉城濟南市區有5尊承載著時代記憶的毛澤東塑像,分別坐落在山東師范大學校園、英雄山赤霞廣場、山東省腫瘤醫院、明湖小學和歷城區大辛村幸福柳廣場。其中,幸福柳廣場的塑像建于2006年,其余4尊都建于1967年至1970年,距今已40多年。
毛澤東塑像究竟是如何建造的?記者找到了當年參與建造塑像的雕塑藝術家、山東藝術學院老教授李振才,聽他回憶當年的建造情景。
塑像所用水泥專門調制,花崗巖效果是剁出來的
現在人們看到的毛澤東塑像,大多數都是表面稍稍泛黃、泛紅,看上去像堅硬的花崗巖一樣。“建造毛澤東塑像所用的水泥不是一般的水泥,是經過專門調制的。”李振才介紹說,“水泥是用帶顏色的顆粒加上石粉,這個顆粒的顏色是灰的、黑的,還有棕色的、還有白色的,這樣混合起來以后就像暖色的花崗巖一樣,完了要在這個模具上抹上油漆,隔離,然后一層一層澆灌。然后在頭頂上留出一個洞來,最后從頭頂上往里灌。這樣灌完了以后把模子敲掉,之后表面上要進行處理,就是剁斧,用斧子剁出一些麻面來,這樣一看就是花崗巖的效果了。”
用專門調制的水泥建造的毛澤東塑像不僅美觀,而且像石頭一樣結實,陳列幾百年沒有問題。所以,那個年代建造的毛澤東塑像,大部分都使用了這樣的水泥。
其中一座位于濟南文化東路山東師范大學,在校園外面就可以看到,這尊塑像非常氣派。這尊塑像建造于1967年10月11日,連同底座一共高16米,是濟南最早的也是最高的一尊毛澤東塑像,同時還是山東師范大學獨特的標志性建筑。每年的招生工作,這尊塑像都被學校用在招生宣傳材料上,新生錄取通知書的封面上,以及通訊錄和校內各種印刷品上,就連校園停車卡上也印上了這尊塑像照片。很多學生家長和游客來到校園,第一件事往往就是在雕像前拍照留念。
一模一樣的水泥雕像,在濟南水屯路明湖小學也有一尊,只是略小一號。在塑像背后幾十米外,是幾乎同樣高度的一面影壁墻,正面用紅黑兩色石材制成,中間的深色大理石上鐫刻著毛澤東的題詞:“人民公社好。”據了解,這里是1958年8月9號毛澤東親自來視察的地方。當時,這里是北園公社農村,到處是莊稼地。1970年這里興建了毛澤東塑像,1972年8月建造了這個影壁墻。1977年,這里被列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0米高水泥塑像整體搬遷卻毫發無傷
相比于前兩尊雕像,赤霞廣場上的毛澤東雕像可以說是“命運坎坷”。1999年以前,位于濟南趵突泉北路的山東省工業展覽館廣場上有一尊高大的毛澤東塑像,1999年,因工業展覽館附近的道路拓寬,毛澤東塑像不得不搬遷到了赤霞廣場。從英雄山路經過,遠遠就能看見這尊形象高大的塑像。塑像從工業展覽館搬運到這里以后,施工人員對底座進行了加高,因毛澤東誕辰是12月26日,底座抬升后,塑像連同底座的總高度為12.26米。在塑像臺基上,可以看到建造的時間,是1968年7月。距今已經45年了。據了解,建造這尊塑像的時候,為了防地震,塑像和底座用槽鋼做骨架被連成一體,搬運十分困難。據李振才回憶,當年曾參與建造這尊塑像的另一位雕塑藝術家張玉林親自到場,指導工人砸開底座的水泥,用電焊切斷槽鋼,才將塑像運走。李振才感慨道,“因為赤霞廣場比較大,雕塑底座重新設計了,移得一點都沒有損壞,這是很難得的。”
建造師通宵達旦澆鑄水泥, 20位石匠精打細磨剁衣紋
山東省腫瘤醫院的毛澤東塑像與赤霞廣場的塑像可以稱是“雙胞胎”了,因為兩尊雕像用的是同一個模子,省腫瘤醫院的塑像底座上鐫刻的建成日期是1969年7月1日。記者看到,塑像的四周,用漢白玉精心制成一個八邊形的圍欄,并留有出口。塑像身前、身后分別正對著醫院南北兩幢大樓的大門。
省腫瘤醫院退休干部葉欣今年85歲,對于當年參與建造塑像的情景,葉老終生難忘。“用的是工業展覽館的模子,分了四節,外殼一節一節的,澆鑄一節再裝上一節,最后頭像按上。頭像是事先鑄好了的。我記得是冬天,晚上模子拉來以后放在汽車庫里,夜里怕冷,怕凍壞了,還點上爐子,一夜不睡覺看著爐子,我在那兒看一夜爐子。借模子以前院里就開始籌備了,到平陰拉的石頭,紅色的花崗石,之后粉碎,砸成細粒,好澆鑄,還用的紅水泥。”據葉欣回憶,塑像澆鑄水泥的那一天,醫院所有的干部職工都被組織起來了。有專門看粉碎機的,有專門拆水泥袋子的,因為澆鑄必須一氣澆完,當天就澆鑄完成了。后來請來平陰的石匠老師一二十個人,用斧子一點一點地剁衣紋。我為什么知道這個事呢,因為他們剁衣紋的時候我和院里一個管基建的打下手,伺候那些石匠老師,給他們倒水打飯什么的。”
漢白玉雕像與眾不同, 村支書夫婦出資15萬元建造
與四尊水泥雕像完全不同,濟南歷城區大辛村幸福柳廣場上的雕像是漢白玉材質,而且體積小得多,建于2006年。這尊塑像是為了紀念毛澤東1959年4月13日、9月21日兩次親臨大辛村視察,由該村黨總支書記王偉新、許志華夫婦出資15萬元建造。
目前,濟南市區的5尊毛澤東雕像都得到了所在單位和有關部門妥善保護,如今成為所在片區的一處重要人文景觀。其中,明湖小學的那尊塑像1977年就被列為文物;山東師范大學院內的那尊塑像,2009年入選濟南市第三次文物普查不可移動文物名錄,這意味著這尊塑像也正式作為“文物”受到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