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組織建立后,青年增強了歸屬感,公司增添了凝聚力,團的活動已成為企業文化的重要部分。”說起企業建團后的變化,山東佳怡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倩興奮之情溢于言表。
近年來,隨著非公有制企業的蓬勃發展,脫離團組織的流動青年也越來越多。對此,山東共青團將非公有制企業團建當做在凝聚青年和促進民企發展中“有作為”的重要抓手。團省委以“分類指導、靈活設置、重點突破”為建團原則,推行了黨建帶動、行業推動、企地聯合、企業(總部)輻射帶動等建團模式。截至去年底,全省共有2.83萬家非公有制企業建立了團組織,山東“非公團建”工作走在了全團前列。
“非公團建”重在建有成效。為避免“為建團而建團”現象的出現,團省委重視過程管理,規范“非公團建”工作內容,重點推行了“七個一”工作流程。即:打一個電話,進行一次面談,開展一次專項調研,下發一份正式批文,召開一次成立大會,上一堂基礎團課,開展一次主題活動,切實加強對企業團員青年的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