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快報關注了海陽綠茶“明前茶”新春第一采。記者從海陽市果業發展中心獲悉,2013年,海陽市政府擬投入300萬元資金,擴增5000畝茶園。記者走訪多處茶園,并與海陽茶葉協會的工作人員取得聯系后得知,相比南方茶、嶗山茶等知名茶葉,海陽綠茶在品牌影響力和市場銷售上依然有不小的差距,據相關專家介紹,未來海陽綠茶如果想要成為海陽的地理名片,種植集約化、茶葉品牌化是海陽綠茶發展的必經之路。
摸索三年才漸漸成熟
作為第一批在海陽種植綠茶的茶農,錢樹國親眼目睹了海陽綠茶十年發展的艱辛道路。
2003年,錢樹國開始種綠茶時,海陽只有幾百畝、幾十位農戶種植茶葉。十年后,錢樹國開辦了自己的茶葉加工廠,此時海陽已經有了5000畝茶園,茶葉產業甚至成為了留格莊村的名片。
錢樹國稱,他將剛開始種茶的三年稱為“曲折的三年”。“茶樹原本生長在南方,剛剛移植到北方的時候,并沒有想到過冬這個環節。”
據記者在果業發展中心了解,2003年海陽市開始引進綠茶,當年即有幾百畝的農田種上了茶樹。“當時因為經驗不足,并沒有廣泛推廣。當年冬天,溫度驟降,茶樹難以適應北方的氣候,不少都凍死了 。”錢樹國說。
錢樹國告訴記者,茶樹大面積種植始自2006年,“摸索了三年之后,無論從技術上還是從經驗上,都已經成熟了 ,茶樹的種植和經營也開始慢慢興起。”
還未形成品牌影響力
“要說優勢,那可就多了 。”說起海陽綠茶的發展優勢,海陽市留格莊鎮后望海村的高世杰告訴記者,最大的優勢肯定是政府的大力支持,“海陽綠茶發展的這十年來,政府不僅給予茶農資金上的支持,還提供了技術上的指導。”海陽綠茶逐漸獲得消費者的認可,口感方面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和南方綠茶相比,海陽綠茶的生長期要長得多,口感注定要比南方綠茶好。而且海陽綠茶的品種比較優良,在山東區域內,算得上是高端品種。”高世杰說。
雖然海陽綠茶在品質上有很大優勢,但是相比于“日照綠茶”“嶗山綠茶”等省內知名綠茶,海陽綠茶的知名度還比較低。海陽茶葉協會呂會長表示,“知名度的傳播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受到經濟發展水平的限制,海陽綠茶剛起步的時候,很多人對于茶文化還不是非常認同,不光是茶葉不好賣,茶館也不好經營。”呂會長告訴記者,海陽綠茶發展這么多年,還沒有形成較好的品牌效益,“現在海陽綠茶還是以各個茶葉合作社自己注冊的商標作為包裝品牌。”
多投資擴大種植規模
在海陽市果業發展中心副主任王悅燕的工作中,有一項工作是盡力將被一位南方商人搶注的“海陽綠茶”商標收購回來。據她介紹,在海陽綠茶發展進入正軌的幾年,“海陽綠茶”商標被一位南方茶商搶先注冊,“目前海陽綠茶并沒有統一的商標。”王悅燕稱,“但實際上,海陽綠茶在銷售時,常會以‘海陽綠茶’這個統一的品牌推介,如果能將海陽的綠茶統一到‘海陽綠茶’這個商標下,無疑會極大地提升影響力。”
在海陽茶葉協會的呂會長看來,“茶園種植集約化也是海陽綠茶未來發展的必經之路。種植集約化,意味著茶園將大規模連綴在一起,這樣無論從管理上還是從茶葉后期的銷售、運作上,顯然對茶農更加有利。”據他介紹,“政府對茶葉產業的扶持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還要通過招商引資,吸引更多的人投資海陽的茶葉,從而擴大種植規模。”
政府投資300萬助發展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海陽市政府一直大力扶持海陽綠茶的發展。海陽市果業發展中心的王悅燕副主任告訴記者,果業發展中心一直有專業的綠茶技術人員義務為茶農提供咨詢,“我們的技術人員也是經過專業培訓的,海陽綠茶在種植上遇到難題,我們也會到山東農業大學或者青島大學向專業的教授請教。”經過這么多年的摸索學習,海陽綠茶在種植技術上已經逐步成熟起來。
除了提供技術上的支持,海陽市政府還大力支持海陽綠茶的集約化發展,“海陽市目前的綠茶種植面積在5000畝左右,今年打算再增加5000畝。”對于種植面積較大的茶農,海陽市政府還有政策上的獎勵,“我們現在鼓勵龍頭企業帶動海陽綠茶的發展,今年市政府投資了300萬元 ,專門用于扶持綠茶的發展。”王悅燕說,目前政府正在積極解決“海陽綠茶”的注冊商標問題。“我們想把海陽綠茶的注冊商標爭取回來,讓海陽綠茶對外擁有統一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