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營改增最大的意義就是避免重復征稅。”山東財經大學財政稅務學院黨總支書記潘明星告訴新浪山東財經[微博],全國營業稅改增值稅(以下簡稱營改增)試點從2011年底以來已經進行了兩批,“隨著周邊省份紛紛試點營改增,企業稅負大大減輕,稅收洼地效應逐漸顯現,山東反而成了一塊稅收高地。”而隨著營改增從局部試點推開到全國試點,山東也將順利擺脫“稅收高地”尷尬。
周邊“稅收洼地”優勢凸顯
在今年1月份舉行的全省物流年會上,山東省國家稅務局貨物和勞務處副處長姜銳介紹,由于遲遲不參加試點,山東與周圍試點省市相比已是“稅收高地”,導致我省企業向試點地區轉移,尋求低稅負。由于憑票抵扣制度,取得專用發票相當于獲得成本抵減,這促使企業相關業務向試點地區流動,“早改早受益,利大于弊。”
潘明星介紹,上海是第一個試點營改增的地區,2012年8月1日北京、天津、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湖北、廣東8省市和寧波、廈門、深圳3個計劃單列市也進入試點范圍。
他認為,“營改增試點看上去是稅的問題,實際上是個經濟問題,不加入營改增試點,將不光是稅收流失的問題,還有經濟流失的危險。當然,隨著今年8月1日營改增覆蓋全國,稅收高地洼地問題也將不復存在。”
全社會物流成本有望降低
潘明星表示,營業稅改增值稅后,不僅是可抵扣的多了,下游產業也跟著受益。
以物流業為例,試點營改增后,物流業下游企業可以憑票扣稅,避免重復征稅,也有利于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分析,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已達到17.8%,長期居高不下。
新浪山東財經@山東微生活@山東身邊事了解到,就營業稅而言,其流轉環節越多,重復征稅現象越嚴重。同時,現行稅制下,增值稅與營業稅并行征收,使增值稅無法形成一個完整的鏈條,銷項稅額與進項稅額之間不配比,也容易導致重復征稅。
物流業稅負長期看未增加
在潘明星看來,營改增后大部分企業稅負都會下降,只有物流業部分企業短期內稅負會有所上升,但物流業稅負的增減也并不絕對。
物流企業的固定資產主要是汽車,增值稅是允許抵扣汽車購置費的。如果企業在“營改增”之前已經購買了大量的設備、車輛等,試點之后購進少、抵扣額小,稅負就會上升;如果“營改增”之后購買大量車輛,就會因抵扣額增大而稅負減少,甚至不需繳稅。從行業整體和長遠來看,“營改增”并沒有增加行業稅負。
企業采購可推遲到改革后
鑒于營改增后的稅收政策變化,潘明星建議,如果企業計劃采購車輛和耗材,可以考慮在今年8月1日營改增實施之后再買,那樣可以加大抵扣減輕稅負。
(新浪山東財經 陳川)
專家簡介:
潘明星,男,漢族,山東青島人,上海財經大學畢業,經濟學學士。現任財政稅務學院黨總支書記,教授,碩士生導師。稅收理論與政策方向學術帶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