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報記者 吳淑娟 濟南報道
面對歐盟對中國光伏發起的反傾銷,中國首度做出回擊。5日,商務部表示,他們接到中國釀酒工業協會等提出的申請,正式啟動對歐盟葡萄酒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程序。
一石激起千層浪。對歐盟進口葡萄酒發起“雙反”調查,必將對近年來一直處于多事之秋的中國葡萄酒市場產生深遠的影響,各方的反應也極其強烈。
國產葡萄酒近年來很受傷
“對于中國正式啟動對歐盟葡萄酒‘雙反’調查,我絲毫都不感到意外。”山東葡萄與葡萄酒協會副會長胡文效說,“在進口葡萄酒占據中國市場份額連年提高的情況下,對歐盟葡萄酒‘雙反’調查,有利于維護我國葡萄酒產業健康發展和市場公平競爭。”
他向經濟導報記者透露,早在去年8月,包括諸多山東葡萄酒生產企業在內的中國葡萄酒企業,就通過中國釀酒工業協會向商務部提出了關于對歐盟葡萄酒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的申請。此次商務部表態意味著正式立案,后期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葡萄酒產業在歐盟屬于農業產業,享受政府補貼,在中國葡萄酒則是輕工產品,還要加10%的消費稅,國產葡萄酒長期面對著歐盟葡萄酒的不公平競爭。”胡文效表示,近年來,我國葡萄酒市場以驚人的速度崛起,吸引了各國葡萄酒企業加快進入,世界一流葡萄酒品牌均加大了對我國市場的開拓力度,其中,歐盟是我國葡萄酒最大進口來源地。
“去年山東省葡萄酒產業雖然達到了15%的增速,但比預計的要低一些。除了經濟不景氣、消費低迷等因素外,主要還是進口葡萄酒導致的不公平市場競爭所致。” 胡文效說,來自歐盟的葡萄酒無序快速增長和混亂的市場競爭已嚴重影響到中國葡萄酒產業的健康發展。
歐盟葡萄酒侵占市場
作為最早提出對歐盟葡萄酒“雙反”調查者之一,山東煙臺葡萄與葡萄酒局局長衣鳳凰接受導報記者采訪時心情激動:“終于邁出對歐盟葡萄酒‘雙反’調查的第一步,這對于長期面對歐盟葡萄酒不公平競爭的中國葡萄酒產業來說是個重大利好。”
衣鳳凰告訴導報記者,近年來,歐盟進口葡萄酒數量在國內市場急劇增長。歐盟葡萄酒大舉進入,侵占了中國葡萄酒市場份額,已危害了中國葡萄酒產業發展。2012年,進口葡萄酒銷售額占到了中國葡萄酒市場總銷售額(零售+ 餐飲)的19.4%。其中,歐盟進口葡萄酒2.9億升,占進口總量的67.6%。而在2008年,我國自歐盟進口葡萄酒只有0.36億升,2011 年達到1.69 億升,年均增幅達67.71%。歐盟所占中國葡萄酒市場份額由2008 年的約4.94%迅速攀升至2011 年的14.32%。
據衣鳳凰介紹,作為國內最大的葡萄與葡萄酒生產基地,歐盟葡萄酒大舉進入,山東葡萄酒生產企業首當其沖。由于來自歐盟的便宜廉價散裝葡萄酒大量進入,在調配和灌裝市場的混亂造成了進口葡萄酒的風味不穩定,加之進口散裝葡萄酒價格便宜,許多葡萄酒生產企業不愿意花費金錢和時間建立葡萄園,影響了葡萄酒產業的長遠健康發展。
短期內影響還顯現不出來
導報記者注意到,中國對歐盟葡萄酒“雙反”調查的消息一經傳出,市場即作出響應。5日,A 股市場葡萄酒公司股價暴漲。中葡股份(600084)、張裕A(000869)漲停,通葡股份(600365)、莫高股份(600543)一度漲停。
那么,對于進口葡萄酒貿易商來說影響幾何?
“目前已接到海關方面通知,要求8月6日前慎重進口酒水。”主營法國葡萄酒的佳得堡葡萄酒總經理朱春明告訴導報記者,多數進口葡萄酒貿易商當前都有庫存,“雙反”短期內對進口葡萄酒貿易商來說影響不會太大,長期影響有待觀望。
朱春明告訴導報記者,其實從去年底至今,受中央八項規定及三公經費公開等因素影響,進口葡萄酒的銷量已出現相當大下滑,其中,供應酒店的葡萄酒下滑了七到八成,零售則下降了三成。由于朱春明經營的葡萄酒來自于其在法國購買的葡萄酒莊園所產,因此,對于后期如何應對朱春明表示將觀望再做決定。
國內十大葡萄酒進口公司之一的廈門優傳供應鏈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海接受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近年來進口葡萄酒的快速增長,主要是由于國產葡萄酒從質量以及價格上和國際水平尚存在一定差距,進口葡萄酒彌補了市場需求。對歐盟葡萄酒‘雙反’理論上可促進國產葡萄酒市場的成長,但實際上卻也影響了國內某些葡萄酒企業。”
王海解釋說,國內不少葡萄酒企業如張裕、長城等除了進口原瓶裝葡萄酒外,也大量進口原酒,用于國內灌裝,此舉也將影響到這些企業的利益。
衣鳳凰表示,對歐盟葡萄酒雙反將為國內葡萄酒生產企業創造一個相對公平的成長環境。從長遠看,過硬的產品質量仍是市場化競爭的關鍵,中國葡萄酒生產企業特別是山東葡萄酒生產企業應充分利用這一時機強身健體,提高工藝水平并拓寬營銷渠道,增加高端優質產品,從而提高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