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年,美國人開始野生藍莓的選種,并且進入產業化的種植。2002年,農業部專家到黃島考察藍莓引種并取得成功,開啟了青島大規模種植藍莓的時代。經過十幾年的發展,2012年,黃島藍莓種植發展到6.7萬畝,其中,3萬畝進入產果期。聯想以收購沃林成立佳沃集團的方式進入藍莓的全產業鏈運作,最終促成“世界藍莓看中國、中國藍莓看青島”的格局。
青島藍莓種植從第一畝到一千畝用了六年,從一千畝到六萬畝也用了六年,成為中國藍莓資源最為集中的城市。在2013青島國際藍莓節暨中國國際藍莓大會上,美國藍莓協會、智利藍莓協會、加拿大藍莓協會作為目前全球藍莓產業三個最具實力和話語權的機構代表更是全部到場,共論藍莓產業發展新格局,以青島為依托的中國藍莓產業儼然成為全球藍莓產業的“第四極”。
而實際上,縱觀黃島藍莓產業發展的歷程可以發現,該產業之所以能夠用十年左右的時間成為一個在全球具有較高影響力的產業,和黃島在生態保護和產業集聚方面的推動作用密不可分。
生態保護助力產業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作為藍莓主產區的黃島區擁有大量的花崗巖土壤,而且與美國、加拿大、智利等全球藍莓主產區處類似緯度,這非常適合藍莓生長。
但這并不能構成青島成為中國藍莓主產區的充要條件,在自然環境背后有一個更為重要的因素,就是當地政府對生態環境的保護,使得現代農業成為農業產業升級的大勢所趨。
據市委常委、黃島區委書記張大勇介紹,黃島區目前擁有122萬畝的林地,高達44%的森林覆蓋率,達到人均一畝樹林。
黃島區在生態保護的手段上也同樣展現出先見之明,2004年——2009年,當地政府撥款700多萬用于人工捕捉松毛蟲,450噸左右的松毛蟲被埋在地下成為肥料。更為重要的,由于采用這種人工手段維護生態環境,保護了蜂類、鳥類,實現了生態的修復。在黃島區的發展中有一個重要的數據,就是17年來農藥和化肥逐年下降,而農產品產出價值卻數倍增長。
現代農業的核心在于產業鏈安全,產業鏈的安全不僅體現在產品的生產和加工過程中,更體現在傳統的種植領域。黃島區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極大地提升了當地農業產品的質量和層次。目前,黃島區除了擁有藍莓這一在全球都具有影響力的產品之外,茶葉和食用菌也是具有良好競爭力的產品。
有一位著名區域發展研究專家曾說過:“要開發好新區,指導思想上必須要讓母城和周邊區域跟著你受益,而不是過多地去索取。”作為西海岸經濟新區重要板塊之一的現代農業對此率先進行了實踐。
繪就現代農業“藍圖”
由于自然環境優越,使得南方和北方的植物都可以在黃島很好地生長,甚至可以實現白樺樹和香樟樹兩種地域的物種枝頭相連的場面,這種自然環境也為西海岸的現代農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記者在黃島區采訪時了解到,該區域不僅有藍莓這種已經享譽海內外的現代農業產品,而且還有茶葉、梨、葡萄、櫻桃、蘋果、桃、食用菌、白菜等多種農業產品。其中,引進的韓國梨和培育的膠河白菜主要銷往韓國,后者是泡菜的重要原料。近期,法國企業還在黃島投資億元建設葡萄酒種植基地和莊園,打造東方的波爾多。
而聯想集團旗下佳沃集團對藍莓產業的重資投入則開啟了資本進軍西海岸現代農業的新時代,假如說以前是自然人搞農業的話,那么現在已經進入法人搞農業的時代。企業化運作可以在食品安全、產業化推廣、土地流轉、農民增收等諸多方面對原有的產業結構進行升級。記者在2013青島國際藍莓節暨中國國際藍莓大會看到,有眾多的水果運營商來到現場,不出意外借藍莓之風,其他農產品也將駛向更加壯闊的“藍海”。資本和優勢品種正一起繪就西海岸現代農業新“藍”圖。
在新的城市空間布局中,西海岸經濟新區不僅將實現“陸海統籌、城鄉統籌、全域統籌”,而且在“一核、兩港、五區”的總體發展格局中,現代農業示范區也成為與前灣保稅港區、青島經濟技術
開發區、新區中心區、董家口經濟區等并駕齊驅的區域之一,可見角色之重。當然,在西海岸現代農業的發展歷程中,還有許多需要探索的事情,比如土地流轉的深入、現代農業從業者的培訓、更多優惠政策的出臺等等,但這些“成長的煩惱”一定會隨著現代農業藍圖的推進而進行逐步地完善,據了解,, 僅合作社貼息貸款一項措施就推動當地老百姓拿到了5億元的貼息貸款。而隨著信息通訊技術的發展,現代科技手段在農業領域的運用使得這一藍圖的未來看起來更加美好,阿里巴巴此前舉行的網上鮮果預售,6個小時就拍賣了兩千畝黃島藍莓,運用現代化推廣手段的現代農業更值得我們期待! 本報記者 門國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