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銀行在開展私人銀行業務中發現,當前中國民營企業家有四大現實需求,即開展公益慈善;建立個人與企業的財務防火墻,進行公私財產分離,隔離企業經營與家族變動風險;以家族信托持股方式進行股權與經營權管理,防“分家”、防“敗家”、防“篡位”等;對婚姻財產進行隔離,化解甚至阻絕家庭財產與企業所有權在姻緣變化中的劇烈波動。
因此,圍繞以上民營企業家的現實需求,北京銀行家族信托業務主要滿足超高凈值客戶公益慈善、姻緣及血緣風險管理、私人與法人財產分隔三類需求。
“我們與合作伙伴推出的家族信托服務應立足于為客戶提供身家保障或特定用途保障,以穩步增值為目標,主要配置風險穩健的資產,而非追求高收益。”聶俊峰說。
國內家族信托仍需制度支持
“只有制度環境支持才能使家族信托作為一個金融產品得到社會承認和社會支持。”
當前國內越來越多高凈值富裕人士關注家族信托,但此前由于國內家族信托業務尚屬空白,不少高凈值富裕人士紛紛在海外尋求財富保障和風險隔離。
近期歌壇天后王菲與明星丈夫李亞鵬離婚事件中,有消息稱王菲給大女兒竇靖童在香港辦理了信托基金,通過信托將資產傳承給女兒,如果王菲發生諸如破產、疾病殘疾或者其他類似變故時,家族信托作為隔離風險和支付管理的工具,使女兒從中受益。
龍湖集團董事長吳亞軍2012年與丈夫蔡奎離婚時市場曾擔憂離婚事件將影響龍湖地產的經營發展,但實際上兩人早已于2008年通過匯豐國際信托,分別建立了吳氏家族信托和蔡氏家族信托,并將雙方擁有的龍湖股份分別注入這兩個家族信托,因此吳亞軍和蔡奎離婚并不涉及股權所有權的分割問題,對龍湖地產運營沒有影響。
此外,諸如SOHO中國潘石屹和張欣夫婦、雅居樂陳氏兄弟等都利用家族信托進行了財富管理和企業傳承。
“信托業站在10萬億的時點上開展新的產品嘗試,家族信托就是一個重要內容。但是家族信托在中國確實是一個新鮮事物,尤其在現在狀態下,從資產管理到服務延伸對信托公司是一個迫切任務。”北京信托總經理王曉龍在北京銀行私人銀行主題論壇上說。
中央財經大學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亦有同感:“很多民營企業掙到錢將資產轉移到海外,由外資銀行管理,造成大量資本向外流,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于我們私人銀行針對高凈值人群沒有很好的投資工具。”
王曉龍認為,現在有很多民營企業家跑香港做家族信托,其中很大一個原因在于當地制度環境的支持,“因為只有制度環境支持,才能使家族信托作為一個金融產品得到社會承認和社會支持。”
“當前國內家族信托仍面臨兩個問題,一是受托資產確權仍有局限,目前已經推出的家族信托業務中受托資產主要是存款,比如金銀珠寶和字畫等作為受托資產目前很難確權,二是信托財產的私有權對抗公權時是否具有獨立性仍不明確,比如委托人涉及到刑事犯罪后,其信托財產是否不受追償,這在當前法律環境下仍難實現。”一位私人銀行資深人士稱。
海外家族信托運用案例
實現股權集中
雅居樂集團陳氏家族于2005年在開曼群島成立雅居樂地產,將分散的家族股權集中后注入名為Top Coast的投資公司,以其作為陳氏家族信托的受托人,陳氏兄弟為其受益人。Top Coast擁有雅居樂地產股權,為其第一大股東,能直接參與股東大會和董事會決策。
解決財產繼承
2007年10月,香港明星沈殿霞去世前秘密訂立信托書,將名下近億元資產轉以信托基金方式運作,并交由合法的信托人管理,一旦她不在人世,女兒鄭欣宜面對任何資產運用和工作等大事,最后決定都要由信托人負責審批、協助,保障女兒的未來生活。
進行合理節稅
擁有凱悅酒店集團的普利茲克家族的創始人設計了1000多個彼此毫無聯系的家族信托來持有家族財產。通過這種方式,信托的收益轉換成了資本和資本增值,而信托創立人在為受益人創造了價值的同時,又節省了信托資產轉移中的贈與稅。
解放“富二代”
美國洛克菲勒家族成立專屬信托公司管理家族巨大財富規劃和大部分股權,同時該家族信托財產嚴格限定任何一個受益人獲取收益和動用本金的條件,如在子女30歲以前,信托財產的收益除了用于支付子女學費和生活費外,還分別捐贈給數個指定的慈善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