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山東能源臨礦集團旗下的山東玻纖復合材料有限公司成功改制,成立山東玻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簡稱山東玻纖)。該公司成立后,迅速啟動上市計劃,爭取未來兩年內闖進中小企業板入市融資。推動強勢板塊率先上市,臨礦集團集中優勢資源做強拳頭產業。目前玻纖、鐵礦、澳大利亞煤礦三板塊已初步具備上市條件,力爭在2015年實現三個板塊的多地上市。
作為老區礦井接替轉型的第一個大型非煤項目,1992年臨礦集團開始涉水玻纖行業,并于2008年成立了山東玻纖復合材料有限公司,生產普通玻纖制品。隨著市場的不斷升級,高性能玻纖產品逐漸走俏。這種纖維具有很強的耐腐蝕性、耐高溫性,廣泛應用于石油管道、風力發電、石油儲罐、耐腐蝕管道等領域。然而,由于生產工藝長期以來都被國外巨頭壟斷,國內60%以上的高性能玻纖需要依賴進口,而且價格基本都在1.5萬元/噸以上。對于國內的玻纖生產企業來說,掌握獨立的高性能玻纖生產技術就意味這拿到了開啟財富的金鑰匙。
“要想實現突破,就不等僅依靠低端產品,拿下更大的市場必須進軍高性能玻纖,”山東玻纖董事長牛愛君說,為此該公司組織科研團隊進行多年攻關,終于在2012年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ECR高性能玻璃纖維生產技術,填補了國內技術空白,產品價格卻僅為1.1萬元/噸。隨著市場的逐步擴大,目前山東玻纖的高性能玻璃纖維生產規模已穩居國內第一。
對于玻纖產業,臨礦集團的目標還遠不止此。“要實現業務規模和市場空間的進一步擴大增容,依托企業現有實力水平很難實現進一步突破。”山東能源臨礦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張希誠說,山東玻纖組建成立時間不長,項目啟動急需資金注入,惟有上市融資、將自身做大做強才能與國際玻纖巨頭進行正面交鋒。臨礦集團迅速啟動了山東玻纖的上市計劃,目前公司的股改方案已通過省國資委審核。
“面對煤炭市場的持續下行,臨礦集團積極謀劃戰略發展布局,打造了以煤為基、多業并舉、產業協同的發展格局,在發展煤炭產業的同時做強非煤產業。”臨礦集團總經理、黨委副書記劉孝孔說,今年以來,臨礦的鐵礦、玻纖、煤機和物流4大非煤產業穩步延伸,1至11月份集團非煤銷售收入實現153億元,利潤1.7億元,同期提高31.8%,四個板塊全部實現盈利。為實現產業的做大做強,臨礦集團集中優勢資源力推拳頭產業入市。除玻纖產業外,集團的鐵礦和澳大利亞煤礦產業也正在上市籌備中。
位于蒼山縣的會寶嶺鐵礦是山東能源集團唯一的鐵礦項目,自2008年開工建設以來,規模不斷集中擴大,目前已建設鳳凰山鐵礦,并對溝西、西官莊鐵礦的礦石資源進行開采。臨礦集團資本運營處處長劉中軍介紹:“根據會寶嶺鐵礦的自身特點,目前,集團正積極與券商合作,通過資產置換、產權多元等方式,謀求鐵礦板塊上市融資。”同時,臨礦集團對去年9月全資收購的澳大利亞羅克蘭公司采取了境外IPO上市的路徑。羅克蘭公司在昆士蘭州擁有一處采礦權和兩處探礦權,保有資源儲量近18億噸,預計遠景儲量達40億噸以上。目前,臨礦正對該公司進行境外IPO上市運作,變勘探礦權上市為資源經營上市,謀求以最低成本、最高效率上市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