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濟南打造區域金融中心將成立20家民間融資機構
9月1日,濟南市委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邀請濟南市金融工作辦公室新聞發言人李洪偉介紹濟南區域金融中心建設有關情況。
會上,李洪偉首先介紹了濟南建設區域金融中心的三個方面的優勢:
首先,金融聚集度高。濟南聚集了金融類全國總部和區域總部20家,是人民銀行大區行、山東銀監局、證監局和保監局的所在地。目前有銀行機構40家、保險公司74家、證券營業部63家、期貨營業部28家。濟南作為山東區域銀行監管中心,有非常強的資金聚集能力。截至7月末,我市金融存款達到了12228億元,穩居全省第一。
其次,輻射帶動力強。通過全國GDP與貸款的比重,可以看出,濟南在區域金融中心建設方面的優勢。2013年,全國的GDP與貸款之比為74.3%;山東省為114%,濟南為57%。這反映了濟南的特點:濟南的貨幣金融量聚集比較大,既可以支持地方經濟發展,又可以帶動周邊地區發展;濟南對周邊城市的輻射能力強,適合建設區域性金融中心。
第三,功能定位清晰。在今年8月份剛剛召開的全省金融工作會議上,山東省政府特別指出,濟南要在打造核心區、培育引進金融機構和人才、擴大金融開放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提升濟南在全省金融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按照濟南市關于區域金融中心建設的目標,到“十二五”末,濟南市將基本形成金融實力雄厚、區域布局合理、組織體系健全、資本市場發達、產融結合緊密、行業發展協調、金融運行穩定的金融產業發展格局,建成立足山東、輻射周邊省份、在全國有較大影響的黃河中下游地區金融中心。
李洪偉表示,下一步,濟南市將立足山東,面向周邊及黃河中下游地區,連接上海、北京的金融中心優勢,在濟南實現競爭與錯位發展,逐步形成輻射山東及黃河中下游地區的金融資金供求集散中心和金融服務中心。
(一)凝聚金融力量助推實體經濟發展。一是引導銀行機構加大信貸投放。截至7月末,全市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9687.2億元。本市每年都召開銀企合作推進會,僅今年便對接企業項目536個,綜合授信1105億元。二是探索利用保險資金支持市域經濟發展。自2012年以來濟南市共引進保險資金112億元。三是穩妥發展地方金融組織。目前,全市有30家小額貸款公司、46家融資性擔保機構、35家典當機構,另外有10家民間資本管理機構批籌。2011年以來地方金融組織為濟南市中小微企業提供了近300億元的資金支持,成為中小微企業融資的重要渠道。
(二)積極培育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截至目前,全市區域內上市公司總數29家,上市股票總數30只,直接融資總額累計828.15億元。17家企業在新三板掛牌,居全省第一位,初步形成了新三板濟南板塊。山東金融資產交易中心、全景網山東路演中心等要素平臺陸續建成并投入使用。其中,山東金融資產交易中心于今年4月正式揭牌開業,上半年掛牌交易總額約377億元。
(三)大力推進金融中心載體建設。扎實推進“一新四區”建設,打造金融集聚高地。“一新”是指漢峪金谷和東部CBD兩部分,位于東部新城經十路城市發展軸兩側,規劃建設已初具規模。與之配套的是“四區”。金融商務中心區正在全力打造金融管理功能突出,兼具公共服務、商務服務等配套功能齊全的金融商務核心。金融創新服務區、資本市場發展示范區和農村金融改革實驗區也在有序推進。
(四)規范發展民間融資機構。民間融資機構是山東省金融改革的一大亮點。上半年濟南市啟動規范發展民間資本管理機構工作,現在已有7家開業運營,注冊資本合計4.4億元。年底計劃成立20家以上,爭取實現市域
全覆蓋。近期,濟南市將啟動民間融資登記服務機構和農民信用互助社的籌建。
(五)構建完善金融風險綜合防控體系。一是建立了金融穩定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打擊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領導小組)。遵照“屬地管理”和“誰主管誰負責、誰審批誰負責”的原則,確定了“疏、防、控、打”四管齊下的金融風險綜合防控原則。二是每年定期舉辦“金融風險防范宣傳月”活動。三是加大對非法集資等違法犯罪活動的查處打擊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