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農村報訊 你幸福嗎?近半年來,這個簡單的問題,成為衡量地方民生狀況的一桿秤。2012年第四季度起,南方報業傳媒集團三農研究院聯合共青團華南農業大學委員會對廣東省44個縣開展了民生狀況調研。近日,調研成果以《廣東縣域民生狀況調研報告(2013)》(以下簡稱《報告》)形式正式發布。
這份由南方報業傳媒集團三農研究院和共青團華南農業大學委員會聯合發布的報告顯示,廣東縣域綜合民生指數為75.42(滿分100分),總體處于“滿意”區間。在依據調研數據制作的廣東縣域民生指數排行榜上,郁南、乳源、清新、陽東和海豐排名前五,和平、新豐、陽山、電白和陸河排在后五位。
縣域民生指數是用來衡量縣域居民幸福感的量化主觀指標,旨在反映縣域居民對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狀況的滿意程度,包括就業和收入、教育和文化、醫療和健康、社會保障、住房和消費、公用設施、社會安全、社會服務、權益保障、人居環境10個一級指標和44個二級指標。調研采取隨機抽樣方式,由經過嚴格培訓的調研員赴各縣進行實地問卷調查。
最滿意
人居環境改善
“縣域綜合民生指數處于‘滿意’區間,說明廣東民生建設工作卓有成效。”南方報業傳媒集團三農研究院項目負責人表示,“2012年,廣東省財政民生支出達4781億元,占總支出比重提高到65.8%,表明民生問題越來越受到廣東省委省政府重視。”
從10個一級別指標看,廣東省縣域民眾最滿意的三項依次為:人居環境、就業和收入、社會保障,指數分別為78.62、77.14、76.63;滿意度居后三位的指標依次為:住房和消費、社會服務、權益保障,指數分別為73.79、73.73、73.52。
《報告》認為,縣域居民對城市綠化和空氣質量滿意度較高,表明廣東省過去一年在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方面的努力值得肯定。
此次調研發現,近年來,廣東各縣在社會管理方面進行了不少探索和創新,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民眾權益保護仍是民生領域的薄弱環節。縣域居民對當地重大民生決策知情狀況、法院案件法定審限內結案率、村(居)務公開民主管理、人事爭議仲裁等指標的滿意度較低。
分區域看,粵東、粵西和粵北各項指數的離散系數均在3%以下,說明三個區域間的總體民生狀況差距不大。
最憂心
看病難看病貴
《報告》顯示,在44個二級指標中,看病難看病貴、房價和收入差距是廣東縣域民眾最憂心的3個民生問題,三項指數分別為70.59、71.03、71.52。
廣東縣域民生狀況調研人員發現,由于城鄉醫保機制在某些大病救助方面保障力度有限,部分居民看病貴問題仍較為突出。“未來應不斷總結經驗,加快推廣大病醫保成功模式,不讓民眾因病返貧。”調研項目負責人說。
房價問題是民眾關注的熱點之一。調研中發現,民眾對房價上漲過快反映尤為強烈。《報告》建議,廣東省在落實中央房地產調控相關措施、遏制大中城市房價上漲勢頭同時,對于小城鎮特別是部分縣城出現的房地產過熱問題,也應予以高度重視。
收入差距方面,不少受訪縣域民眾認為,城鄉差距問題仍然比較突出。許多人認為,粵東西北地區和珠三角地區的經濟發展差距仍然很大,“最富的地方在廣東,最窮的地方也在廣東”的狀況亟待改變。
最關鍵
重在政府努力
廣東縣域民生指數排行榜上,位于粵西山區的郁南縣獲得86.97分,比全省綜合民生指數高出11分多,拔得頭籌。《報告》認為,郁南縣之所以能獲得高分,與當地近年推進的各項制度創新息息相關,如“支部+協會”、鄉賢理事會、流程政府、農村金融改革等。《報告》指出,改善民生狀況最關鍵要靠地方政府的努力。
《報告》同時認為,清新的社會安全獲得較多民眾好評,這與當地投入2000多萬元打造“平安清新”有直接關系;陽東在人居環境方面獲高分,這個結果與中國人民大學今年3月28日發布《中國城市空氣質量管理績效評估》報告不謀而合,在這個報告中,陽江地區空氣質量排名第一;海豐在文化教育政策指標獲得高分,與當地政府對文化教育舍得投入,充分挖掘馬思聰、鐘敬文等名人資源有關……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經濟欠發達縣,在廣東縣域民生指數排行榜上名列前茅。對此,華南農業大學團委負責人表示,“有些欠發達地方雖然經濟發展水平不高,但民眾享受青山綠水和良好治安,社會和諧,幸福指數也會很高。”
■訪談
為民生建設提供一面鏡子
日前,就《廣東縣域民生狀況調研報告(2013)》發布問題,相關負責人接受了記者專訪。
問:為什么要發布《廣東縣域民生狀況調研報告(2013)》?
答:中央高度重視民生工作,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也曾經說過:“讓廣東的民生工作每年都有看得見的進步。”發布《廣東縣域民生狀況調研報告(2013)》,旨在為各地民生建設提供一面鏡子,以達到獎掖先進、鞭策落后的目的。
問:為什么只調研44個縣?
答:縣是農村的頭、城市的尾。2012年,廣東共有44個縣。未來調研,不排除納入縣級市、市轄區。
問:如何保障調研的科學性?
答:調研組織者精心編制了調查問卷,對調研員進行了嚴格培訓。每份問卷上,都留有受訪者電話,以便回訪,也使調研結果更加真實可信。
問:如何保障指標的科學性?
答:此次調研借鑒了廣東省統計局“建設幸福廣東”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廣泛征求專家學者以及調查機構的意見,其指標框架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民生問題》研究報告中對影響人們幸福感指標的11個方面劃分基本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