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孟敏 實習生 賈景媛
從山東經過的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是從長江下游的揚州江都抽引長江水,利用京杭大運河及與其平行的河道逐級北送。
“與西線和中線可以實現江水從南向北自流不同的是,從長江干流到東平湖呈現的是南低北高的地勢,約40米的落差無法實現江水的向北自流。”兩湖段工程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東線無法實現自流調水,所以只能通過建立大型的泵站將長江水調往東平湖,經東平湖調蓄后,分兩路分別向黃河以北和膠東地區供水。
經過七級泵站抬升后,黃河水將和長江水首次在下游“碰頭”。黃河的整體流向為自西向東,而遠道而來的長江水為自南向北,長江水如何越過黃河,繼續向北方輸水呢?據介紹,國家投資61321萬元建設穿黃隧洞,通過在黃河河床以下開挖隧洞的方式,實現“江”“河”水的立體交叉,將江水送到黃河以北。黃河是地上河,地勢較高,長江水穿過黃河以后,就可以實現自流,不再需要泵站提水。
南水北調山東段主要工程可以歸納為:“七站”、“六河”、“三庫”、“兩湖”和“一洞”。
“七站”是指新建臺兒莊、萬年閘、韓莊、二級壩、長溝、鄧樓、八里灣等七級泵站。“六河”是指疏浚擴挖韓莊運河、梁濟運河、柳長河、小運河、七一六五河、膠東輸水干線渠道等六條河道。“三庫”是指新建東湖、雙王城、大屯等三座調蓄水庫。大屯水庫是一個生態型人工水庫,時常可以看到水鳥飛翔而過,還有成群的野鴨在戲水。
“兩湖”是指處理和局部疏通南四湖、東平湖兩座大型湖泊。這兩個大型湖泊的水質都得到了改善,周邊的污染企業被停工,尤其是南四湖實現了從“醬油湖”到“清水走廊”的轉變。“一洞”是指穿黃隧洞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