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濟南西站附近的興福寺路,井箅子幾乎全沒了!苯,市民唐先生致電本報稱,興福寺路有多處井箅子缺失,自己在走路時不慎跌入,腿部受傷還縫了一針。記者采訪發現,興福寺路西段800米道路,缺失的井箅達96個。
18日下午,記者來到興福寺路。沿路查看記者發現,在機動車道邊緣位置和人行道上分布著一些窨井,其中多為排水井。在這些窨井中,多個井口大敞,井箅子都沒了。在興福寺路和泰安路交叉口,有2處窨井是4個井口并排設置的,一排井箅子全都缺失,在路上形成長約1.5米、寬約0.4米的“坑”。此外,道路中段,還有一處一溜缺失了6個井蓋。該路段來往行人不是很多,但途經車輛卻不少。有的井口分布在道路拐角處,一些車輛往往在拐彎時才發現,只得立即打轉向。
記者細數了一下,興福寺路西段800米的道路,有96處井箅子缺失。記者看到,所有缺失井箅子的窨井,沒有一處設置警示標志,僅在道路中段,有一處窨井口被石塊圍了起來。
唐先生告訴記者,他是泰安人,6月初來濟南打工。“一天中午我在興福寺路上走,看到有的雨水井沒有井箅子,當時也沒在意,打電話時我沒留神,就跌進了里面。真沒想到這條路上缺失的井箅子這么多。”他說,自己跌入井里腿部受傷,最后還到醫院縫了一針!梆B了半個多月,腿才好起來。如果是老人、小孩不慎跌進井里,后果不堪設想。希望有關部門盡快補齊缺失的井箅子,避免再有行人受傷!彼f。
記者注意到,失去井箅的井口邊緣比較整齊,不少井口邊緣已生銹。一位路過的工人猜測稱,這些井箅應該是被偷走的,5月份時,這個路段大概丟了三四十個井蓋,沒想到才一個月,這條路上的井蓋就沒剩下幾個了。也有行人心存疑惑:“井箅一般不都是球墨鑄鐵制造的嗎?不值錢,為什么還有人來偷呢?”司機董先生說,既然路修好了,有關部門就應該管起來。
對此,槐蔭區市政工程管理局一工作人員表示,興福寺路不屬于他們管轄范圍。記者隨后又詢問了濟南西城投資開發集團的3個部門,工作人員均稱“不知情”。
市民陸先生表示,希望有關部門負起責任,盡快將井箅補齊,防止行人和車輛被“坑”。
記者手記
新路咋就解決不了“老問題”呢
站在寬敞的興福寺路上,抬眼卻是一溜的無蓋井,除了大煞風景之感,更讓人憂心的是:無蓋井這個“老問題”,難道真的是揪不掉、扯不斷———城市發展到哪里,它就尾隨到哪里?
這樣的如影隨形讓人無助。根據今年5月的公開報道,濟南西部的臘山河西路、青島路、興福寺路和淄博路均現井蓋被盜情況,4條路共丟約300個。這些道路無一例外,都是新建道路。
這樣的步步緊逼讓人心焦。誠然,為了井蓋防盜耐用,市政部門這些年沒少下工夫。比如,馬路上常見的鑄鐵井蓋,因為在廢品回收市場可以賣錢,所以時常被盜。為了避免這個問題,有的采用了無回收價值的復合井蓋、樹脂井蓋、水泥井蓋,有的則從安裝工藝上作文章,使用鉸鏈或鐵鏈等連接井蓋、井壁。井蓋丟失現象大為減少,但仍未杜絕,尤其是城鄉接合部、新建而又未交接的道路,往往都是“重災區”。
在井蓋問題頻頻見諸媒體的今天,有關管理模式的探討,比如市政優先處理無蓋井的舉措;有關材質工藝的研究,比如防盜井蓋、耐用井蓋的嘗試應用;有關長效管護的實施,比如用“井蓋檔案”解決產權紛爭……這些其實都已經不是新聞了,因為說的太多了,也承諾的太多了。
突然想起被采訪的那位傷者的話:“要是這樣下去,今天是我,下一個不知會是誰呢?” (記者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