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都市報7月3日訊(記者 王媛 通訊員 建濤) PM2.5導致的灰霾天氣給島城市民留下了不小的心理陰影。空氣中的PM2.5到底來源于哪里?3日,青島市環保局發布消息稱,經過與南開大學近兩年的合作研究,終于摸清了青島市空氣中細顆粒物(PM2.5)污染的來源。研究結果顯示:燃煤、城市揚塵、機動車尾氣和揮發性有機物是青島市空氣中PM2.5的主要來源。
3日傍晚,青島市環保局發布消息稱,青島市空氣中PM2.5污染源首次查清,并將研究結果公布。青島市大氣細顆粒物(PM2.5)的組成中,城市揚塵占到了22%,二次硫酸鹽占19%,煤煙塵占到了16%,機動車尾氣塵占比14%,二次硝酸鹽占9%,二次有機碳占6%,建筑水泥塵占5%。
此前的6月初,青島市環保局曾公開表示,青島市空氣污染類型定位具體闡述為“呈現較為明顯的煤煙、揚塵、工業廢氣、機動車尾氣復合型污染特征”。3日發布的PM2.5源解析結果,則是對該污染類型更加具體的表述。記者觀察發現,發布結果中的“二次硫酸鹽”、“二次硝酸鹽”等都是此前從未公開提及的新名詞,對此,青島市環保局進一步解釋稱,二次硫酸鹽、二次硝酸鹽、二次有機碳均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等氣態污染物在空氣中經過復雜的化學反應生成的顆粒物。
市環保局還首次從行業領域方面解析了PM2.5的來源。其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主要來自燃煤、燃油;揮發性有機物主要來自工業、交通運輸業、服務業、建筑業等生產過程。此項研究結果,將為下一步有針對性地開展大氣污染防治提供科學依據。
今年以來的監測數據顯示,PM2.5已成為影響青島市環境空氣質量的首要污染物。據青島市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按照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評價,青島市區(13個子站)前5個月的空氣質量優良率為62.9%。其中 ,PM2.5濃度低于 50微克每立方的空氣質量一級13天,PM2.5濃度低于 100微克每立方的二級82天,PM2.5濃度大于 150微克每立方的三級及以上56天。
空氣無色無味,PM2.5更是細微到看不見摸不著,其來源到底是如何揪出來的呢?青島市環保局透露,環保部門跟南開大學聯合開展了“大氣顆粒物的來源解析”課題研究,該項目依據氣候、工業源排放及總體人類活動的季節特點,分春、夏、秋和冬四個典型大氣顆粒物污染季節開展研究,并參照環境空氣自動監測點位,設置了6個受體樣品采樣點,同步采集 PM2.5和PM10樣品 ,進行大氣顆粒物的成分分析及模型模擬研究,最終全面而深入了解了青島市大氣顆粒物的季節變化和源強變化狀況,從而分析出了PM2.5的具體來源,為研究決策提供科學有效依據。
■鏈接
島城八措施治理灰霾天
青島市日前印發《青島市大氣污染綜合防治規劃綱要(2013~2016年)》,對今后4年全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進行了統籌規劃。按照《規劃綱要》,規劃到2016年,環境空氣中細顆粒物、可吸入顆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主要污染物濃度比2012年下降15%,細顆粒物降低到每立方米50微克左右,灰霾天數減少,空氣質量明顯改善。重點采取控制煤炭消費總量,提高清潔能源利用規模等八項主要措施。記者 王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