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3日,有網友發帖稱“南水北調山東八里灣站試水,將大量污水放入東平湖,東平縣銀山鎮顧龐村,105家養殖戶幾乎宣布破產,魚損約5千萬元,湖里野生魚死光。”微博一經發出,引來大量網友轉發和評論,也引起當地政府部門和省環保部門的重視。近日,山東省環保廳通報了該事件的調查結果。記者王曉迪
事件回顧:網友微博爆料污水致魚戶破產
7月3日,網友微博爆料“南水北調山東八里灣站試水,將大量污水放入東平湖,東平縣銀山鎮顧龐村,105家養殖戶幾乎宣布破產,魚損約5千萬元,湖里野生魚死光。”該微博剛發出不久,又有網友發帖稱“6月2日南水北調山東東平八里灣站試水,將大量污水放入東平湖,污水流到了山東省泰安市東平縣銀山鎮顧龐村養殖區,5日第一家死魚,第二天第三天……直到10日,該村幾乎宣布破產,105家受災,漁民哭聲一片。”
這兩條微博發出后引來不少網友關注。對此,泰安市及東平縣政府立即對死魚事件進行了調查。山東省環保廳也組成調查組,趕赴現場進行調查。
調查結果:南水北調水質達標 死魚僅限第六養殖區
死魚事件真和南水北調試水有關嗎?據了解,八里灣泵站是南水北調東線十三級泵站之一,位于東平湖南岸。經山東省南水北調局確認,近期八里灣泵站開展了兩次調試通水,第1次調試運行從5月19日至20日,調水量為267萬立方米; 第2次試通水從6月10日至27日,調水量為3227萬立方米。
調查人員發現,銀山鎮顧龐村死魚現象是從6月5日開始發生的,顯然與第2次試通水無關。而在八里灣泵站第1次調試運行時,東平縣環保局于5月20日分別對八里灣泵站水閘上游500米處和水閘入東平湖口處進行水質采樣監測,COD 濃度分別為18mg/L、17mg/L,氨氮濃度分別為0.842mg/L、0.859mg/L,均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III類標準和集中式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級保護區水質要求,且遠優于《國家漁業水質標準》。
此外,東平湖共有8個養殖區,本次發生死魚事件的銀山鎮顧龐村網箱養殖區屬于第6養殖區,位于八里灣泵站西北方向約15公里處,相對位置較遠。據當地漁業部門調查,確認在八里灣泵站兩次試通水期間,距離泵站僅幾百米的第4養殖區內未發生死魚現象,其他養殖區甚至顧龐村相鄰村莊的網箱也無大面積死魚。因此,網友反映的“湖里野生魚死光”的描述也不準確。
專家分析:此次魚類死亡是缺氧所致
調查結果顯示,南水北調山東東平八里灣站試水,未將大量污水放入東平湖。但的確有魚死亡的現象,這又是為啥?經山東省淡水所養殖環境專家分析認為,此次死魚是缺氧導致的。造成魚缺氧的主要因素有兩個:一是顧龐村漁民未按照當地漁業部門的要求,合理設置養殖區,導致養殖密度過大,水體難以交換;二是東平湖6月初正值菹草腐爛期,6月4日至6日,湖面連續刮東南風,將死亡菹草聚集到兩山之間的顧龐村養殖區,因腐敗變質致使該區域水體溶解氧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