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是濟南市經濟適用房上市交易政策實施首日,住房保障部門的電話響個不停。實際上,從2007年我省每年對各市安排保障房建設任務至今,多市經適房目前進入或臨近交易期。經適房交易收益如何分成更科學,未來經適房將何去何從?記者采訪了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和17市住房保障部門。
咨詢電話響個不停
隨著第一批經濟適用房小區售出滿5年,濟南市公布《經濟適用住房交易管理若干規定》,主要內容是簽合同5年可買賣;增值收益由購房戶和政府三七分成。
8月1日是該政策執行首日。“一整天辦公室電話響個不停,許多經適房住戶詢問上市交易的事兒。怎么定價、算收益和分成,是咨詢的焦點問題。”1日,濟南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住房保障處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因為計算收益要依據“普通商品住房交易指導單價”,目前物價部門還沒有制定出臺,眼下還無法進行實際交易。“指導價一出,交易馬上就可以操作。”該負責人告訴記者。
在槐蔭區臘山附近的濟南首批經適房小區世紀中華城,記者遇到了住戶劉先生。他和家人商量后很想交錢“買下”經適房的完全產權。“買下來后,我想把這套房子讓給兒子結婚用,我和老伴到外面找個房子住。”劉先生說,但最終究竟買不買他還不確定,關鍵得看價格定多少,得交納的七成收益是多少。
世紀中華城2007年12月出售時均價2242元,目前周邊商品房售價已經接近7000元,增值不小。對“三七開”的比例,住戶們也有些議論。“咱也花了錢了,分得太少了。”一位住戶說;“政府也投入了,售價當時確實比周邊便宜呀。”另一位住戶則說。
分成辦法可分4類
像濟南一樣,我省多個城市經適房目前進入或臨近交易期,其中煙臺、威海、濱州、淄博、德州等市已經有交易案例。上市交易辦法近年來密集出臺,除聊城、泰安、菏澤、臨沂正在制定中,其他城市都已出臺。
記者致電17市住房保障部門咨詢政策細則,大致可分4類:
最普遍的是類似濟南的“收益分成式”:青島、煙臺、威海、淄博、濱州、濟寧目前都采用這種方式,但分成比例各有不同。政府分成比例濟南為70%,威海60%,青島、煙臺、濟寧、濱州50%,淄博45%。
第二種,政府提取房價固定比例。棗莊規定,2007年6月1日前拿證的經適房,補交房產交易價格2%的土地出讓金(此前經適房面對的是“中低收入家庭”而非“低收入家庭”,價格和商品房價格相差不多),2007年6月1日后拿證的,交10%的土地出讓金。
第三種,政府“回收成本”式。德州規定,經適房交易時需補齊“5費”:城建配套費、墻改基金、建筑業養老保險金、人防工程易地建設費、水資源管理費,合計每平方米350元左右;其余房價上漲部分歸購房家庭所有。
第四種,貨幣“退補”型。我省日照、濰坊、萊蕪三市多年來實行經適房貨幣補貼,目前的補貼標準是每戶7.8萬元、8萬元、3.2萬元。三市的政策也分為兩類:濰坊、萊蕪鼓勵買房戶盡早退出住房保障,將資金流轉起來,規定5年內(含5年)將經適房變更為普通商品住房的,購房家庭只需退還購房補貼的一半,5年后變更,每增一年多退5%;超過15年再退出貨幣補貼須全額退還。而日照的政策取向與之正好相反:5年內退出,購房家庭須將貨幣補貼全額退還;此后每推遲一年,少退10%,自住超15年,不用退還。
賣掉的是少數
經適房起步較早的城市,已有交易的案例。從交易比例看,目前賣掉經適房的還是少數。
煙臺市住房保障中心副主任遲喬告訴記者,煙臺市2003年開始分配第一批經適房,目前證滿5年、達到上市交易條件的約有2500套,從住房保障中心的受理情況看,從2011年底接受申請至今,有340戶上市交易,占比13.6%。
德州市住建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德州一年前就有經適房進入上市交易期,目前大約交易近100戶,占滿足交易條件房源的10%左右。
濱州市直經適房第一批2007年入住,不到一個月就辦了證。濱州市房地產管理局住房保障科工作人員介紹,去年7月,濱州市物價局核定了交易價格,上市交易進入實際操作。當時售價1050元/平米,核定目前價格2800元/平米;60平米的房子,差額10.5萬元,補交一半為5.25萬元。“購房家庭好多問的,但目前還沒有賣的。”他說。
在威海,1998年建成的第一批經濟適用房、2200多戶的“柴峰小區”,目前已進入交易期,但在住房委工作人員印象里“賣得不多”。“因為當時經適房價格和商品房所差不多,現在收益要上交60%,可能算不過來賬。”
可引入“共有產權”
政府分成高,可嚇退買房人“通過經適房獲利”的投機、尋租沖動;分成低,可讓利于民。那么,如何使分成更“科學”?
臨沂市考察多個城市的政策后設想,不采用“固定分成”的辦法,而是引入“共有產權機制”,將賬“算在明處”:購房家庭投入了多少,政府通過土地出讓金讓渡、稅費減免等投入了多少,算出一個產權比例,每個小區可能各有不同,上市交易時,各取各的收益。臨沂市正在制定的辦法草案即以此為基本思路。
經適房賣掉一套少一套,是否會造成城市保障資源流失?記者了解到,青島、棗莊等城市正在準備制定辦法,實現經適房“體內循環”,即通過政府回購賣給符合需要的人群。
記者發現,很多以前以經適房為主力保障形式的城市,如煙臺、棗莊、臨沂(保有量都在1萬套以上,臨沂曾連續3年1年建設1萬套),目前正準備將保障重點向公租房轉移。“公租房比產權式住房更能解決周轉性、階段性的住房困難,覆蓋面更大。”煙臺市住房保障中心副主任遲喬分析。
省住房城鄉建設廳住房保障處副處長婁保來認為,除了經適房,政府解決住房保障還有很多發揮空間。如盤活社會上的閑置房源,政府租下來再低價租給保障群體;實行“租補分離”,讓保障對象在社會上按需選擇房源,政府給予一定限度的補貼。但以“實物補貼”還是以“貨幣補貼”為主,還要看城市房源的緊缺情況,一般套戶比達到1.1時,應以“貨幣補貼”為主;否則,房子緊缺,只補不建,可能導致有補貼而“租不到房子”。
原標題:經適房收益咋分成更“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