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上午,以濟南市綜合交通體系規劃編制為主題的泉城規劃沙龍活動在濟南舉行。濟南市綜合交通體系規劃顧問專家組成員林群、薛博、王鋒、賀崇明、殷廣濤等規劃專家聚在一起,為濟南治堵、公共交通發展“把脈”。有專家認為,有軌電車可以作為濟南的治堵利器,而且讓公共交通由單程線路織成網,才能和小汽車抗衡。
關鍵詞:線路織網
公交線織成網和小汽車抗衡
全國城市交通規劃學術委員會委員林群認為,濟南要解決擁堵問題,首先要做的就是落實公交優先。目前,濟南在這方面已經做得非常好,有相當一部分道路已經把公交線路留了出來。接下來,濟南還應該構造一個全網的公交體系。林群舉例,香港的公交系統做得非常成功,因為它主導的公共交通不是單線路的,而是構筑了一個非常便捷的環城網。
深圳市都市交通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薛博說,從建設部提出公交優先的城市發展戰略,到現在已經 10年了。盡管公交專用道在一些城市不斷擴展,政府給公交的補貼不斷上升,政府和市民對公交也越來越重視,但公交并沒有真正優先起來。“其原因在于,所謂的單程實施公交優先永遠無法達到公交優勝。”薛博說,公交依然無法和小汽車抗衡,這也是擁堵的根本所在。
關鍵詞:規劃中心
城市規劃應圍繞公共交通大站點
濟南跟其他城市不同,有兩大原因造成目前濟南的公共交通發展方向搖擺不定。
其一,軌道交通受制于地質結構和泉脈的影響,遲遲無法落地。其他城市交通發展模式的轉型,都是在軌道交通這個背景下所展開的。比如公交網絡圍繞軌道交通網絡鋪開,真正實現零距離換乘等。脫離了軌道交通這個背景,一座城市的公共交通轉型非常困難。其二,濟南的中運量BRT是國內最早一批上馬的,但下一步中運量系統該怎么發展?
薛博建議,濟南綜合交通規劃理念中一定要導入以站點為中心的城市規劃。即圍繞著一些重要的公共交通站點,開展城市規劃,包括建設社區、綜合體等,吸引人們圍繞站點就業、居住。
關鍵詞:鐵路樞紐
濟南應利用好市區內鐵路樞紐
杭州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城市交通與軌道規劃所所長王峰介紹,濟南有130萬輛小汽車出行,此外還有300萬人次采用其他交通方式出行。王峰認為,濟南的物價和消費不是非常高,停車費用相對來說比較低廉,這也造成了小汽車的使用成本變低。雖然濟南沒有像浙江那樣開展大規模的交通治堵行動,但面臨的態勢是一樣的。因此,建立跟小汽車有競爭力的公交體系,才是治堵根本。
怎么樣建立公交系統?王峰認為應建立多元化的綜合交通體系,再就是多層次的公交樞紐體系。比如,濟南的鐵路樞紐在市區,怎么用好這些樞紐很重要。“以前我們都把鐵路當做分割線,將來,濟南再向北發展,可以變不利為有利,它還是有很多文章可做的。”王峰說,可以考慮把濟南原先的基礎設施再利用起來。
關鍵詞:有軌電車
近期可選擇有軌電車治堵
廣州市規劃局副總工程師賀崇明認為,在濟南,BRT的發展似乎沒有了動力,停滯不前。而目前,濟南還面臨很多問題,修地鐵和輕軌還很遙遠。解決近期道路擁堵的問題,有軌電車是一個可選擇的實施辦法。首先,它可以有固定的路權,而且它可以跟整個街區融合,成為一條流動的風景線。濟南作為一個有歷史有底蘊的老城,有軌電車也可以和城市環境融合。
此前,規劃部門也曾經表示,將在經十路、經七路、經四路等主干道上選擇BRT或者有軌電車,增加公共交通出行量,解決近期擁堵問題。
濟南市綜合交通體系規劃領導小組負責人、濟南規劃局黨委書記、局長賈玉良說,濟南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一座城市,這里有最好的古城區、商埠區,還有自然的山和水。“這些就是我們最好的家底,如果我們敗壞了這個家底,我們對歷史是極不負責任的。”賈玉良說,規劃部門將結合濟南的特殊性,制定不同的交通政策來對待。 (記者張娜)
相關鏈接
有軌電車近年在全球復興
有軌電車曾被視為城市生活的一種象征。19世紀末到20世紀前期,有軌電車在世界各大城市得到迅猛發展。然而20世紀中期以后,有軌電車卻輝煌不再。因為隨著私家車、公共汽車及其他路面交通的發展,有軌電車成了城市交通發展的障礙。近些年來,人們開始重新認識有軌電車,源自于它便利、順暢、準點、環保和節能等優點。從全世界范圍看,有軌電車的發展正在經歷一段“建設—拆除—重建”的曲折過程。只是重新“請”回來的有軌電車已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有軌電車采用電能作為驅動力,無尾氣排放,建設周期短,工程造價僅為地鐵的五分之一。截至2012年8月底,廣州、深圳、南京、大連、長春等13個城市累計規劃有軌電車線路56條。
數說
78萬:
全市私家車數量
據車管部門統計,截止到今年3月份,數據統計,142萬輛機動車中,市民個人車輛占126萬,私家小型客車數量78萬,逼近80萬大關,濟南居民私家車數量是全市汽車數量的主要組成部分。目前全市共有營運車輛13萬輛左右,絕大多數是貨運車輛,此外全市共有學員考駕駛證所用的教練車2100輛。
20.11%:
近3年私家車年均增長率
據車管部門數據統計,2004年以前,濟南市100萬輛機動車中,有一半以上是摩托車;截至2010年10月,濟南市注冊機動車有118萬輛,汽車保有量75萬輛,占全部機動車比例的63%;2011年10月底,濟南市機動車保有量達到130萬輛,其中汽車保有量為90萬輛,占全部機動車比例的70%。從該項統計數據看,汽車在所有機動車所占比例中逐年上升,摩托車所占比例則逐年下降。
2012年,全市共新增機動車17.38萬輛,近3年私家汽車年平均增長率達到了20.11%,預計仍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勢頭。交通專家表示,如果機動車在未來5年仍然保持目前的增長速度,到2017年,濟南市機動車總數將突破200萬輛,汽車數量可能達到180萬輛左右。此外,目前全市機動車駕駛人總數也已經達到155萬名左右,駕駛人數量比機動車數量略多,且同樣保持高增長態勢。 (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