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報8月9日訊 (記者劉杰) 西濼河路十幾根“絆人索”讓路過行人“牽腸掛肚”七八個月了。2012年11月,本報連續刊登《西濼河路“絆人索”能否移走》和《西濼河“絆人索”昨日開始清除》兩篇文章,報道西濼河路東側十幾根用于固定樹木的鋼索,因一端嵌在人行道中央經常絆人一事。隨后,清河社區居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會將絆人索移到人行道外。時隔8個月后,記者再次探訪,發現還有9根絆人索仍在。
9日上午,記者來到西濼河路中段,在“清河村北”公交站牌附近,有9根鋼索固定在人行道上,另一端固定著綠化帶中的樹木。記者了解到,此前共有16根鋼索固定在人行道上,后來,清河社區工作人員將一部分鋼索移到了人行道旁邊的綠化帶內,還剩下9根。剩下的鋼索多半沒有反光警示套。
鋼索所固定的樹最粗的胸徑約30厘米,其他樹木胸徑也在25厘米左右。“這些樹已栽了兩年多了,而且樹木長勢挺好,是不是該把剩余的鋼索移開了?”市民李先生說,鋼索剛好固定在人行道中間,一不留神就被絆倒了。
居民蘇先生說,到了晚上更加危險,有路燈也看不清楚。“有一次我從公交車上下來往小區走,剛走兩步就被絆倒,膝蓋都磕破了。”他說,在樹剛種上的時候,采取措施固定居民都能理解。兩年過去了,應該“還路于民”。
這些絆人索能否移走?相關園林工作者告訴記者,根據園林技術規范,在固定樹木時,工作人員都會考慮到盡量不占用道路,將支架或鋼索固定在綠化帶內。“若是移植大型樹木,對固定樹木的鋼索有角度要求,可能會臨時占用道路。一旦樹木成活扎根,就會盡快撤掉鋼索。”他表示,西濼河路東側的樹木可能是雪松,一般來說,移植兩年后,樹木已經成活,根系也恢復正常,這些鋼索可以移到綠化帶內或者移除掉。
隨后,記者來到清河社區居委會,但三名保安說,相關負責人均不在,“絆人索”具體怎么處理還得等負責人回來再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