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當地產投機遇到監管混亂
“爛尾樓,是指已辦理用地、規劃手續,項目開工后,因開發商無力繼續投資建設或陷入債務糾紛,停工一年以上的房地產項目。”百度百科中如此描述。記者在山東濟南(樓盤)獲得了這樣一組數據:恒華置業開發的東城摩爾、舜耕名筑項目爛尾兩年,套牢約300戶業主;山東佳辰房產開發的盛世皇苑項目擱置近兩年,套牢100余戶業主;金志地產投資的槐苑欣城項目爛尾8年,套牢500 戶業主;三聯集團投資的彩石山莊項目爛尾5年多,套牢2000多戶業主……
記者注意到,各個爛尾樓盤“開發商無力建設”的背后,有著一定的共同點:房屋未建先售,監管部門、開發商管理混亂。
“這應該是地產投機帶來的后果。”業內人士趙偉認為。他回憶,2006年左右,包括濟南房地產市場在內,全國給地處于火熱階段,有人只要在當地土地、規劃等相關部門有關系,便可以拿到相對價格便宜、位置好的地皮,并因此大賺一筆。這無不吸引著更多人加入到該行業,而其中許多人更是玩起了“空手套白狼”的游戲。遠在千里之外的包頭(樓盤)馬一兵亦是如此,不過,與他人不同的是,他更具有政府背景。
在各個爛尾樓項目背后則是當地各個銀行的身影。記者調查獲悉,其中包括中國工商銀行、齊魯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光大銀行等對各個地產項目的貸款。
讓人擔憂的則是包頭、濟南相關部門監管的滯后。
上述知情人士說,諸多爛尾樓出現了一房多賣的現象,如濟南的舜耕名筑、包頭的濱河第一城等,而開發商監管保證金不足、資質造假等成為普遍現象,更是助長了爛尾樓現象的頻發。濟南龍奧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陳兆港對此解釋,根據《商品房銷售管理辦法》《商品房預售管理辦法》,由當地建委負責其行政區域內商品房的預售管理工作。濟南市建委上述工作人員印證,部分爛尾樓項目的保證金確實沒有達到法律相關規定數額。但上述爛尾樓項目,大都與彩石山莊一樣,未建先售。
趙偉計算,若按照預售資金監管辦法管理9億元,即便是后期開發商資金鏈斷裂,按照2500元/平方米的建安成本計算,監管部門也可以憑借著9億元至少完成36萬平方米的住宅項目施工,遠遠超過項目本身的總建筑體量。濟南爛尾樓盤項目的業主們均認為,在最初,當地政府部門如果加強對商品房預售款管理等,地產投機將不會成為一種普遍現象,各個樓盤或許是另一番景象,而眾多業主的生活也將是另一種姿態。
然而,隨著國家對地產項目嚴厲監管政策的頻頻出臺,該行業的銀行貸款愈加嚴格,致使眾多地產商手中無資金可用,有的不得不將目光轉向高利息的民間借貸,都為其資金斷裂埋下禍根。趙偉回憶,自2008年開始,全國范圍內出現地產商“跑路”現象,而有的則被檢察機關起訴,其名下的地產項目因此停工、停建。
山東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李鐵崗對此表達了同樣的觀點。他分析稱,隨著經濟環境、政策的波動,導致投機地產惡果顯現,部分開發商資金鏈斷裂,爛尾樓盤林立,業主們更是踏上了多年維權之路。
“我們只有一個愿望,就是工程復工,盡快住上原本屬于自己的房子。”濟南彩石山莊業主劉云說。經過媒體報道,彩石山莊項目已經得到了山東省及濟南市政府的重視。而這一境況的轉變,則讓業主們等待了5年之久。
大部分爛尾樓業主卻沒有那么幸運。
上述知情人士介紹,當前,爛尾樓盤項目最好的結果就是復工,但這卻是一個復雜的工程。
以濟南第一大樓盤的彩石山莊項目為例,濟南市建委相關負責人此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該項目的解決并非濟南建委一個部門所能左右,需要得到濟南市及山東省兩級政府做出決定、安排。他向記者印證,目前,濟南市相關部門已經在研究處理措施。
趙偉認為,爛尾樓項目牽涉債權人眾多,銀行、施工方、眾多的材料商以及業主,面對著數量有限的殘存資產,妥善處理起來并非僅復工那樣簡單。“分清各方責任,是解決爛尾樓的首要問題。”他說,當前應該首先理清開發商、監管部門的責任。
李鐵崗認為,預售資金管理是項目建設的最后保障,是為了防止“爛尾樓”的蔓延。以預售制度為支點,開發商熟練地進行著資金杠桿的游戲,以撬起高昂的利潤。來自當地媒體的報道顯示,目前各主要城市商品房預售比例普遍在80%以上,部分城市甚至達90%以上。
他進一步表示,各地政府應該在此基礎上吸取教訓,加強預售資金監管,可防止開發商資金鏈斷裂或者攜款跑路,從而避免給購房者、銀行等相關利益方帶來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