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11月3日訊(記者尹爽 通訊員趙東云)
9月底濟南公交推出擬開通的10條公交線路開辟方案,向廣大市民征求意見和建議。一個多月來,公交部門共收到市民建議2000余條。公交部門對市民建議進行了認真的分析和梳理,結合濟南實際,對擬開通的9條公交線路和擬調整的2條公交線路方案進行了完善,并將在相關部門審批后于月底前陸續開通。
據了解,9月底征詢意見的10條公交線路中,其中一條高新區至王舍人全長約8.8公里的公交線路,由于公交車場沒有落實,暫時不具備開行條件,不在此次新開通公交車線路中。"我們將公交車線路類型進行了劃分,此次還特別設計了包括領秀城在內的4條'社區公交'線路。"濟南公交相關負責人說,最快下周就將有新線路開通。
"社區公交"線路指設置在居民密集區與大型換乘站之間公交線網空白區域的線路,主要是實現不同層次線路之間的客流交換,形成線路間的接駁,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最后一公里的問題,完善公交線網的"微循環"建設 ,填補小區支路公交空白,方便市民出行。據了解,"社區公交"票價為1元。
相關鏈接
K93路、152路線路調整
此次還將結合新公交線路的開辟,調整優化K93路、152路公交線路走向。K93路調整后,沿土屋路向東、舜耕路向南、玉函小區南路向西、玉興路向北至土屋路向西恢復原線,從而滿足土屋路沿線居民出行需求。152路公交調整后,由東八里洼開往轉山西路南口,沿經十路向東、洪山路向南、旅游路向東、轉山西路向北、經十路向西恢復原線。(記者尹爽)
102路本月中旬換車
從下周開始,新購置的215輛公交車就將陸續到位。據了解,新車一部分將用于更新換代,另外一部分則將用于"試跑"月底前新開通的9條新線路。
至于大家都十分關注的102路電車更換問題,濟南公交相關負責人表示,本月中旬新的雙源動力無軌電車就將亮相濟南街頭。
(記者尹爽)
市民呼吁增加并優化公交線路
在12345熱線調查中,市民呼聲最高的是要增加并優化公交線路,尤其是早晚高峰期間需加密公交班次,在一些城郊結合部公交未覆蓋地區增加公交線路;其次,是延長公交運營時間。同時,部分市民還表示優化公交線路、增加社區支線線路、建設先進的公交管理控制系統等。對于公交進社區,市民的接受度較高。
(記者韓璐瑩整理)
全福立交橋北標山北路
途經路段:二環東路、小清河北路、航運橋、濱河南路、標山路、標山北路、濟濼路;
線路長度:8.0公里;
線路功能:解決了聯發河畔、鑫苑名家、石橋小區、清河園小區等居民的出行,填補了濱河南路、標山南路、標山北路公交空白共約5.2公里。
黃崗匡山立交橋南
途經路段:黃崗路、濟齊路、幸福街、二環西路;
線路長度:4.3公里;
線路功能:填補幸福街部分路段公交空白約1.0公里,解決泉城花園、外海西子城市花園等小區的公交出行問題。
建大新校區高新區管委會
途經路段:世紀大道、鳳歧路、工業南路,然后單向沿穎秀路向南、天辰路向西、舜華路向北至工業南路向東恢復原線;
線路長度:8.6公里;
線路功能:解決了市民集中反映的建大花園、恒生伴山等小區的公交出行問題,填補了鳳歧路南段公交空白約2.2公里。
公交駕校會展中心
途經路段:鳳凰路、龍奧北路、奧體西路、旅游路、漿水泉路、荊山路、二環東路、舜耕路;
線路長度:20.3公里;
線路功能:連接了會展中心、千佛山、龍奧大廈等節點,解決了軍安和平山莊,仁和小區、省電視臺宿舍等多個小區的居民出行需求,填補了開元隧道的公交空白約1.8公里。
孫村環形線路
途經路段:春暉路、春博路、飛躍大道、春暄路;
線路長度:14.4公里;
線路功能:滿足孫村片區內居民及吉利汽車、青年蓮花等廠區的出行需求。
公交姚家車場盛福花園
途經路段:解放東路、奧體西路、康虹路、奧體中路、中林路;
線路長度:5.8公里;
線路功能:服務盛福公租房,滿足綠城百合、盛福花園、紫御東郡等小區居民的出行。
姚家莊轉山西路南口
途經路段:漿水泉路、經十路、轉山西路、旅游路、洪山路;
線路長度:4.2公里;
線路功能:填補了洪山路、轉山西路北段公交空白,進一步方便了下井莊園、銀座花園等沿線小區的居民出行。
臘山立交橋南山東聯通培訓中心
途經路段:二環西路、劉長山路延長線;
線路長度:7.4公里;
線路功能:連接了經十西路、二環西路和劉長山路延長線,解決了安置三區、魏華莊、任家莊等小區的居民出行,填補了劉長路延長線公交空白約4.9公里。
領秀城西門環形線路
途經路段:領秀城、舜耕路、八里洼路 、玉函路、英雄山路;
線路長度:9.3公里;
線路功能:加強英雄山路、玉函路和舜耕路走廊間的聯系,方便了領秀城、玉函小區、南苑小區等沿線居民的出行。
相關新聞
多數市民認為公交車少
2013年濟南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開展了濟南市綜合交通調查,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市民對公交滿意度低的主要原因是公交不準點、線路少等。
工作日市民出行優先選擇公交車
根據2013年調查數據顯示,濟南市居民的出行方式結構發生改變,周末與周一的出行方式結構形態基本相同,依次為公交車、小汽車、電動車、自行車、步行、其他。在各出行方式中,公交車的平均出行距離僅比小汽車出行高出8%,但所需的時間耗費卻高出35%。顯而易見,需不斷加大公交優先力度,努力調整出行結構。在濟南,外來務工人員與高校學生外出,受經濟能力制約,外出主要依靠公共交通和非機動車。
多數人認為公交少、不準點、舒適性差
居民出行調查中,多數市民對公交的滿意度低,不滿意的主要原因在于現狀公交不準點,其次是線路少、速度慢、舒適性差。而對本市BRT服務的的滿意度還不及公交服務。同時,游客對濟南增加旅游專線、提供更加便捷的交通信息服務這兩者渴望比較強烈。中小學生對學校周邊公共交通的看法是公交線路少、不準點和速度慢。
交通樞紐公交線路少,換乘難
調查數據顯示,對外交通樞紐與城市其它交通方式銜接存在的主要問題為打車難、交通銜接不暢、交通組織混亂。另外,還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濟南的交通樞紐還存在"公交線路較少、且服務水平較低"、"樞紐停車設施不足"等問題。
(記者韓璐瑩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