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截稿
相關人士透露
國務院調查組初步分析爆炸事故原因
“為什么不疏散群眾?”“為什么引起爆炸?”“泄漏的原因是什么?”“為什么泄漏的原油會進入市政排水涵道?”“是規劃的問題還是設計的問題”等等,25日,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局長楊棟梁對此連發15問。然而,截至《中國經營報》記者發稿時,這些疑問還無法定論。
在青島政府召開的5次新聞發布會上,關于爆炸管道名稱歷經幾次改變:黃(黃島)濰(濰坊)線、東黃線。而中石化方面一直沒有現身發布會。
從發現原油泄漏到發生爆炸,經過了7個小時的時間,這段時間內,中石化、當地政府等各方到底做了什么?在多次新聞發布會上,該問題被多家媒體提起,但青島市政府、市政、規劃、公安、環保等部門均避而不談。
在技術組暫時擬定的調查對象中,除東黃復線、市政管道相關各方及事故發生前8小時參與處理的各政府部門、企業外,還包括麗東化工。
此外在具體調查內容方面,技術組還將通過數據計算,對當天原油輕烴蒸發量及爆炸的TNT當量做出調查結論,更包括市政管線的設計和施工是否科學合理,以及當天北側是否有漲潮將入?诜馑,以至于平時由南往北的排水暗渠內形成了相對封閉的空間導致爆炸?
11月29日晚,本報記者從接近國務院調查組人士獲悉,由主要專家組成的技術組或已對事故原因有初步共識,認為有三大直接因素和三個間接因素是導致爆炸發生的主因。東黃線遭腐蝕導致原油泄露、排水渠內空間相對封閉、原油流出后蔓延時間較長被技術組認為是導致事故發生的三大直接因素,而排水渠建設布局不合理、漲潮導致海水倒灌、中石化日常檢測未發現此處隱患則被認為是導致爆炸的三個間接原因。不過該人士還透露,間接原因方面可能還會增添,因為到目前為止,尚有部分單位未能提供完整資料,對技術組問詢的一些問題缺乏明確答案。
不過,在事故原因調查報告正式上報之前,仍有調整可能。按照慣例,事故原因須以最終公布的調查報告為準。
“29日上午,來自區建設局和區公用局的有關領導,在回答技術組的一些問題中,缺乏明確答案,提供資料也不盡完善!痹撊耸客嘎,目前各方均已提供相應資料并接受問詢,但部分單位的表現,顯然讓技術組未能滿意。
本報記者電話聯系中石化方面,對方表示不便對此做出更多評論,均以當地政府發布會為準。中石化曾公開表示,原油泄漏之后,其不存在瞞報情況,工作人員已經撥打了110報警并布置了簡易圍擋。青島市政府副秘書長郭繼山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證實,中石化在漏油后已經通知了黃島區政府及區一級的消防、交警部門。
11月25日,在事故調查組會議上,中石化總裁、集團公司副總經理李春光就此次事故致歉。他介紹,中國石化原油、成品油、石油天然氣管線超過3萬公里,該公司吸取此次教訓,發出了緊急通知,組織專家力量,對所有的油氣管線,要徹底徹查,特別是與市政建設有矛盾的管線,要作為檢查的重點。
據記者了解,國務院事故調查組技術組的調查報告初稿將于近期完成。但當地居民已在26日、27日兩度前往區政府,表達希望將居民搬遷離開這一重化工區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