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制機制:
啟動城鄉戶籍改革試點,納入住房保障范圍,常住人口側重制度保障
山東住建部門測算,目前農民市民化的成本是10多萬元,這只是基礎設施建設和維護費用。而讓農民工真正融入城市,提供均等的公共服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濟南現有農民工150萬人,他們大多工作在生產一線、服務一線,為這個城市做出了很大貢獻。
“農民工市民化,不是簡單的農民遷入城市,要真正的將進城農民納入城鎮住房和社會保障體系,這才是真正完整、高質量的城鎮化。”山東大學政管學院副院長、城市發展與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佃利教授說。
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濟南積極行動。據濟南市人社局發展規劃處有關負責人介紹,濟南已正式啟動城鄉戶籍改革試點,將戶口登記在實際居住地。還為符合條件的高技能農民工和優秀農民工在市區落戶制定了階梯式政策通道。
在醫療方面,濟南已將農民工納入城市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對農民工子女開辟了醫保綠色通道。自去年4月開始,實行新生兒“落地參保”政策,已有500多個農民工家庭從中受益。
在住房方面,濟南的公租房政策讓不少農民工實現了“同城待遇”。目前,全市接受公租房申請1.25萬件,其中外來務工家庭的申請約占50%。
在養老方面,濟南建立了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將新農保和城居保合并,并設置了12檔,不再區分農民、市民。
對于下一步如何推動農民工市民化,王佃利認為,農民工市民化是個漸進的過程,應分類推進,剛進入城市的農民工,重點解決工作機會;常住人口側重制度保障,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時,要以常住地為依據,穩步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城鎮常住人口全覆蓋。( 潘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