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葛亮 喻雯
這幾天持續的霧霾天氣,讓市民對出行尤其是綠色出行的問題又關注了起來。另一方面,居民機動化出行比例顯著提高,說明治理霧霾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7日和8日召開的濟南市綜合交通體系規劃初期成果專家咨詢會上,濟南市綜合交通調查(2013年)披露的一組數字讓人很震驚。
中心城區汽車扎堆
濟南市綜合交通調查(2013年)顯示,正常工作日內,濟南市居民的出行方式結構中,步行占26.6%,自行車(含電動自行車)占30.6%,公交車占18.4%,私人小汽車占15.5%,其他為8.9%。居民主要的交通出行方式依然為步行和自行車,占到了57.2%,與2004年相比降低了13.3%,居民機動化出行比例顯著提高。
與此相對應的是,濟南汽車發展呈現高速度增長、高密度集中、高強度使用的特征。截至2013年5月份,濟南汽車保有量為112.2萬輛,中心城區以4%的用地規模承載了74%的汽車保有量。
報告還指出,濟南市小汽車年均行駛里程達1.4萬公里,大約是倫敦的1.4倍、東京的2倍。
公交運行效率不高
私家車的迅速增加,讓市民花在上下班的時間增加了不少。報告指出,濟南居民職住分離現象越來越嚴重,通勤出行時耗超過30分鐘。與2004年相比,居民平均出行時耗延長了7分鐘,上下班通勤出行時耗超過30分鐘界限,分別達到33.8分鐘與36.9分鐘。
與此同時,公共交通的發展卻不令人滿意!霸诟鞒鲂蟹绞街,公共交通的平均出行距離與私人小汽車交通相當,所耗時間卻高出34%!眻蟾嬷赋,公交車平均出行距離13.7公里,平均出行時耗高達48.2分鐘,而私人小汽車平均出行距離13公里,時耗僅為36.1分鐘。顯而易見,公共交通的競爭力明顯低于小汽車,需不斷加大公交優先力度,提高公交運行效率。
報告指出,濟南小汽車保有量尚有增長趨勢,市民呼吁對小汽車出行進行限制。
車輛雜亂影響出行
上述種種原因造成市民對步行和自行車交通滿意度低。報告指出,83%的流動人口對濟南的步行、自行車環境不滿意,一致認為車輛雜亂、不禮讓斑馬線、過街不安全和人行道、自行車道空間不足是影響步行和自行車出行環境的重要因素。有60%的流動人口指出,公共交通運營的不準點、公交線路較少以及舒適性差是導致公交出行不便的主要原因。
此外,市民對停車管理的不滿意度高達64%,說明相關工作也亟需加強管理和規范。
在咨詢會上,專家普遍贊成強化綠色交通理念,肯定了將鐵路系統納入到城市交通體系當中,不僅作為對外交通,還應成為整個城市綜合交通網絡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