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黃金“大劫難”
再過一周,我將正式退出k線舞臺。回首來到期貨界的這一年,我一路跌跌撞撞,在亂世中幾經沉浮,末了,只剩一聲“千金散盡”的長嘆——我是來自上海灘的“滬金十二少”,1312是我短暫而精彩一生的代號。
去年12月18日,一根陽線開始了我的人世之旅,射手座的我外熱內冷,貴族般的氣質令人神魂顛倒,但無人知曉我站在巨人肩膀上再“攀高”的艱難。我至今難忘4月、6月市場對我們家族的洗劫,真可謂“一失足成千古恨”,而今覆水難收,舞臺下誰人能預料曾經光鮮的我會赴此熊途?
1312合約“沉浮錄”
在最初的還不諳世事的歲月,我只能追隨著別人的腳步,翻山越嶺也好,赴湯蹈火也罷。在過去的十年,我們整個黃金期貨家族步步高升,尤其2008年開始,我們身價暴增,從每克150元左右漲至近每克400元。全球貨幣大泛濫,我們相信,未來還將再登高峰。但今年4月的那次大跌幾乎令全世界震驚,也給我們潑了一盆冷水:黃金并非只漲不跌,我們也不是“常勝將軍”。
空頭們似乎扮演了十年后的“好漢”角色,它們潛伏這么多年,終成正果。談起成功,陳明亮道破了其中的邏輯,陳明亮是一家保險(放心保)公司的員工,平常與我們為友,喜歡談天說地,高談闊論。他把黃金的漲跌——我們家族的沉浮邏輯歸結于雪與水的關系。他說,雪就是基礎貨幣美元。
“2008年以來,全球貨幣的極度寬松是一種滾雪球行為,它帶來未來貨幣量比較大的預期,如果說當我們下雪量達到最大的時候,基本上也就是說我們對于未來流動性預期達到最寬松的時候。”陳明亮說,雪峰有多高,黃金的價格也被推得有多高,因為當人們知道手里握著的貨幣在貶值,他們顯然愿意持有黃金來保值。
陳明亮繼續打比方,從2011年底以來,市場對美國量化寬松(QE)何時退出就開始討論了,人們似乎感覺到春天快來了,下雪越來越少了,每當草木逢春冰雪融化的時候滋潤萬物,之后也正是蔥郁萬物生長吸納了冰雪之水,雖然我們在過去幾年放了那么多的基礎貨幣,但是當我們經濟恢復的時候,我們不用擔心基礎貨幣會帶來所謂的貨幣泛濫,因為我們經濟的恢復能夠吸納這些貨幣。
從冬天到春天,真是兩個天地。可以看到,機構投資者紛紛撤出避險資產尤其是撤出黃金,轉向其他資產,以美股為例,道瓊斯工業指數已經上漲超過22%,而紐約黃金期貨價格則從最高每盎司近1700美元跌至目前1200美元附近,跌幅近3成。
從近一年的美國經濟數據看,經濟復蘇并不一帆風順。今年七八月份,正值我充當主力時,在美聯儲內部鷹鴿“內訌”以及中東地緣政治因素的助推下,我奮起直追,使得整個第三季度漲幅一度接近10%,最高探至每克285元。但好景不長,隨著第四季度愈發接近“年關”,美國經濟復蘇并未受到“政府關門”影響,經濟數據大幅向好,8月底以來,我的下坡路似乎沒有窮盡。
“土豪大媽”難挽狂瀾
說起奮起反攻的那段日子,中國的土豪大媽們確實給了我很大的鼓勵與支持,一直以來,她們都是我們家族最忠實的粉絲。在4月及6月的兩次大跌過程中,以“中國大媽”為代表的實物金買盤一度令全球瞠目。我記得,上海期貨交易所在7月5日正式上線黃金、白銀期貨連續交易(俗稱夜盤),投資者徹夜操盤,眾人拾柴火焰高,將金價從6月底的低谷每克238.90元推至每克285.60元,單日成交量也創出近60萬手的歷史新高,這是我在這一年中的最高紀錄。
上海黃金交易所理事長許羅德說,中國人對黃金有偏好,其保值增值功能被廣泛認可,今年以來國際金價一直下跌,且有幾次跌幅頗大,中國的黃金交易規模和頻度卻大幅增加,至11月,上海黃金交易所黃金交易量達9758.25噸,同比增逾七成。
中國目前已是全球最大黃金生產國和進口國。在中國,特別是一些少數民族地區,有著穿金戴銀的傳統習俗。世界黃金協會遠東區董事總經理鄭良豪說,中國大媽的購金力一直被抑制,等待著金價回落“逢低買入”,今年少有的良機,中國大媽顯然不會放過,而且這種購買需求幾乎在明年乃至以后都不會消退。
國際金價在今年4月創下30多年來最大單日跌幅后,已難現十多年來年線連漲之勇,并在6月底創出近三年新低。“全球黃金需求主要集中在期貨等衍生品交易領域,實貨交易是微不足道的,因此‘中國大媽’救不了黃金市場。”山東招金集團董事長路東尚表示。
按照路東尚的邏輯,我們家族岌岌可危。“市場演繹了黃金對世界經濟的救贖,經濟復蘇態勢日益明朗,風暴消退,金價自然回歸前期市場的超買,必然引起報復性的下跌。”路東尚認為,資本的逐利天性會當黃金收益率低于美元產品后撤離,金融危機期間,黃金被提高到對抗危機的平臺上,資本將進入這一領域進行搏殺,但這場游戲儼然是一場國際資本大鱷獵食的盛宴。
塞浦路斯拋售黃金的傳言,成為2013年黃金市場噩夢的開始。但幸運的是,各國央行并沒有跟風拋售,否則我們的命運將更為慘烈。值得關注的是,截至12月6日,全球最大黃金ETF——SPDR GoldTrust的黃金持倉量為838.71噸,較去年年底時的1350.82噸下滑近38%,不過該ETF目前的持金量較2008年中期仍高出約30%。
“西金東移”漸成趨勢
如此惡劣形勢下,一些國外金礦不得不根據市場價格減少黃金產量。包括力拓、必和必拓、巴里克黃金公司等在內的國外大型礦業公司,為了削減債務、增加現金流、改善資產負債表和提高股東收益,紛紛玻璃非核心資產,從買家轉身變成了賣家,“資產出售”、“減計”、“換帥”等成了今年礦業行業的關鍵詞,緊縮成了礦業巨頭們的當頭大事。
最近聽聞消息,包括瑞銀集團(UBS)、法興銀行、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均在調低2014年黃金價格預期,UBS將2014年黃金價格預期從此前的1325美元/盎司下調至1200美元/盎司,法興銀行則認為黃金價格將在2014年第4季度下跌至1050美元/盎司,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CIBC)則更加悲觀。
這種跌破“成本線”的價格不是不可能出現。河南靈寶黃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靳廣才說,國外黃金生產平均成本在每盎司1200美元左右,國內由于未計入環保等方面成本而稍低,市場價格在短期內跌破成本是完全可能的,但長期來看,黃金具有其內在價值,并非過剩產品,因此不會長期跌破成本線。
中國的黃金生產企業或許能得到“便宜”。紫金礦業是中國最大的黃金生產企業,在全世界各地“跑馬圈地”購買金礦。該公司高層人士透露,目前從經營角度看,全球買礦成本降低,紫金礦業仍然有很大的整合與并購空間,紫金礦業第二輪礦產布局已經開始,將通過此輪并購活動,進一步強化礦業為主、金銅為主發展戰略,優化集團資產結構和產業布局,目前紫金礦業資產整體質量良好,在購礦資金方面,現金流通順利。
“今年中國黃金供應缺口起碼會達到700至800噸,算上國內大約400多噸的產量,全年總消費需求料超過1000噸。”鄭良豪說,盡管隨著金價近幾個月的大跌,投資需求大幅下滑,但三季度印度和中國的實物需求成為亮點,成為放慢金價下跌步伐的關鍵因素。
世界黃金協會在新近發布的市場報告中稱,中國市場需求格外強勁,第三季度金飾需求達到164公噸,同比增長29%,與此同時,中東和土耳其金飾需求也健康增長,而東南亞地區的增長勢頭尤為明顯,而在歷經了八年的滑坡后,美國金飾市場連續第三個季度出現增長,并呈現出向高克拉金飾轉移的趨勢。
業內人士表示,由于中國的銀行儲蓄負利率以及遏制房地產價格的政策,中投資者很難找到有吸引力的投資渠道,而隨著許多新的貴金屬交易所和投資產品面世,貴金屬將受到注意,另外城鄉需求將逐漸上升,黃金珠寶門店在2012年創出歷史新高,超過7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