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層建筑的9—11樓是揚灰層,臟空氣到這個高度就會停頓,這里的污染物密度最高……”這則關于樓房揚灰層的說法流傳甚廣。揚灰層存在嗎?空氣中的顆粒物會在9—11層聚集成污染區嗎?記者調查發現,所謂“9—11樓是揚灰層”的說法不科學。
疑問一:9—11層污染最重?
【回應】PM10、PM2.5在各樓層濃度相差不大
四川省環境監測總站副站長羅彬告訴記者,所謂的揚灰主要就是顆粒物,分為三種:一種是粒徑≤100微米的顆粒;一種是PM10,一種是PM2.5。這三種顆粒物在環境中的來源、污染構成以及存在時間和高度都不一樣。
寧夏環境監測中心站副站長陳世功介紹,PM2.5的形成機理是,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物質在空氣中遇到水汽,形成了酸性的凝結核。從氣象角度及凝結核形成機理來說,所謂9—11層的揚灰層并不存在。
天津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馬德剛教授表示,在環境科學研究領域,并沒有揚灰層的說法,也不能籠統地認為建筑物的9—11層污染最嚴重。 廣州環境監測站工作人員介紹說,包括PM2.5在內的粉塵濃度與樓房高度無關,而與樓房所在區域的“微氣候”有關。“從地上幾米到幾十米,近地面的空氣質量和顆粒物分布比較平穩,PM2.5濃度差別并不大。9—11層是揚灰層的說法沒科學依據。”
疑問二:灰塵分布有無規律?
【回應】低樓層的大顆粒灰塵濃度稍高
銀川市環境監測站站長張欣榮認為,“懸浮在大氣中的固態粒子或液態小滴物質(包括PM10和PM2.5)統稱氣溶膠,它是引起霧霾的首要污染物。”氣溶膠分布跟污染源有關,比如工業排放通過煙囪排向高空,可能高層污染嚴重些;地面揚塵沉降作用明顯,可能底層感受明顯。此外一次污染物還容易生成二次污染物。
至于較大顆粒灰塵的分布情況,張欣榮認為,樓房最低幾層空氣最“臟”。大顆粒灰塵越接近地面分布越多、越往上分布越少。
疑問三:PM2.5分布有多廣?
【回應】不同城市混合層高度不同
對于PM2.5的邊界,專家表示,“PM2.5的均勻分布是在特定區域內。不同城市混合層高度不同。北京的PM2.5濃度一般情況下要高于銀川,因為兩地的污染物排放量不在一個等級上。”
廣州市環境監測站工作人員稱,300米垂直范圍內PM2.5分布是均勻的。現在的樓盤一般在100米左右,所以各樓層的PM2.5濃度不會有多大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