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濟南1月8日訊(記者 尹海洋)“煙花爆竹對霧霾的‘貢獻率’不低,濟南市區應禁止燃放煙花爆竹。”“治理霧霾是系統工程,必須完善‘頂層設計’。”“治霾要和治堵結合起來!”今天下午,參加濟南市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的政協委員帶著提案陸續趕來報到。在眾多提案中,“治理霧霾”幾乎成關注度最高的話題,多位政協委員提出濟南要禁止或是少放煙花爆竹、倡導自行車出行、提升公交服務品質等建議,以應對灰霾天氣。

看現狀:
去年濟南259天霾天氣,重度污染24天
近幾年,灰霾天氣成為困擾濟南居民的“老大難”,據濟南市環境監測中心站統計,2013年,濟南霾天氣共259天,占總天數的71%。其中輕微霾天氣160天,輕度霾天氣53天,中度霾天氣22天,重度污染24天。
對于霧霾造成的影響,市政協委員、山東財經大學學科建設辦公室主任兼研究生部副主任、教授畢秀玲分析說,霧霾引發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系統疾病,并且損害人體的免疫系統、生育系統和神經系統。“觀察數據顯示,PM2.5每立方米濃度增加10微克,醫院高血壓類急診病人就會增加8%。”畢秀玲說,霧霾和不僅僅影響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對城市交通、招商引資等也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

析成因:
濟南污染物共有四大類,揚塵占比最高
一直以來,對于霧霾成分、形成原因等問題的爭論一直不斷,私家車尾氣、揚塵等一度被看做是形成霧霾的罪魁禍首。今天下午,市政協委員委員、濟南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副站長張懷成對濟南霧霾的成分和成因進行了詳細分析。“霧霾成因與季節變化有很大關系,冬天和夏天的成因和成分并不相同。”張懷成說,綜合分析來看,濟南的霧霾主要有煤煙塵、土壤風沙、機動車尾氣、揚塵,其中煤煙塵和機動車尾氣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還會發生反映,形成二次塵。
“在這幾類構成中,煤煙塵的占比約為20%,與上世紀90年代的30%—60%相比,呈下降趨勢。”張懷成說,土壤風沙的占比在5%—7%,揚塵占比在30%左右,機動車尾氣的占比在15%—17%,二次塵的占比約為25%左右。”

攻略一:
“鞭炮時間”PM2.5濃度高出十倍,應控制燃放煙花爆竹
“馬上過年了,這段時間對抗霧霾應該控制燃放煙花爆竹。”濟南市政協常委、民進濟南市委副主委孫建軍說,濟南市區禁放煙花爆竹可謂一波三折。“濟南可以分兩個階段:大約2000年以前,對煙花爆竹不管,隨意放;2000年前后濟南市區禁放煙花爆竹,這一政策大約實施了10年。”孫建軍說,幾年前,來自各方面的聲音呼吁恢復煙花爆竹的燃放,認為燃放爆竹才有“年味”,才夠喜慶,濟南隨后取消了煙花爆竹的禁令。
“很多人有疑問,煙花爆竹到底對霧霾有多少影響,我們專門做過數據分析。”張懷成說,每年除夕年夜飯前后、正月初一凌晨、初一早飯前后是最顯著的“鞭炮時間”,濟南市多個監測點的數據顯示,這幾個“鞭炮時間”的PM2.5、PM10的濃度要比前后兩個小時前的濃度高出六七倍,最高的時候要高出十倍。
因此,十多位市政協委員不約而同提交了“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提議。“我們都生活在這個城市,應該為共同呼吸的空氣負責,做到過年少放或者不放煙花爆竹。”孫建軍說,老白姓尋找“年味”可以去看花燈、逛商場。
攻略二:
推廣公共自行車,實行“一三五”出行
“曾幾何時,中國被稱之為‘自行車王國’,可現在很多城市道路都快變成了‘流動停車場’。”孫建軍說,私家車的驟增不僅造成交通污染,還增加能源消耗、增加大氣污染。
“從監測數據看,早晚高峰期間,空氣中PM2.5、PM10濃度要比其他時間高30%,堵車與霧霾天有無關系顯而易見。”張懷成說,在霧霾的四大成分中,只有機動車尾氣是呈上漲趨勢的。
“濟南交警曾提出‘一三五’理念,即出行一公里步行、三公里騎自行車,五公里乘公交,這對環境和交通都有有好處,但最終未能落實到行動上。”市政協委員、濟南市政府資金結算中心副主任潘榮慶說,現在來看,建設公共自行車系統不失為治堵和治霾的良方。
“在雙向四車道的主次干道上劃定自行車道或者非機動車車道。在保障騎車人安全的前提下,鼓勵更多的人健康出行、環保出行。”孫建軍說,爭取在兩年內完成二環以內所有自行車道(非機動車路)的劃線,或者鋪設專用色的自行車道(非機動車道)。
此外,市政協委員胥正君還提出,應對霧霾天氣,濟南應實施機動車限購政策。張懷成也認為,從一線城市的治霾舉措來看,機動車限購是遲早的事。
攻略三:
要猛刮“節能風”,讓泉城綠起來
“要想走出‘藍天靠風刮’的困局,節能減排是硬道理。”特別邀請人士、山東師范大學副校長、黨委常委、研究員王衛中在提案中寫到,根治霧霾的關鍵措施就是在各個領域推廣節能,減少污染氣體排放。
“政府一方面應該努力為市民綠色出行創造條件,另一方面應該積極引導居民養成保護環境的生活習慣。比如,大力發展地鐵、公共汽車、火車等公共交通,為市民綠色出行創造方便、舒適的條件。”王衛中在提案中寫到。
除了猛刮“節能風”,市政協委員畢秀玲還提出要保護與擴建綠地。“研究表明,在綠化區域內,PM2.5的數值可能下降10%~50%,綠化對霧霾治理具有長期功效。”畢秀玲認為,在市區綠化中見縫插針,做到市區不見裸土,大力提倡植樹種草。
“比如硬性規定每買一輛車就要種一棵樹,甚至年檢一輛車就要種一棵樹。”畢秀玲說,對城市樹木實施法律保護,移動或砍伐任何樹木需向政府申請。在街道使用類似膠水的鈣基粘合劑,吸附空氣中的塵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