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農民進城,首先要打通進城的道路。落戶依然是擺在進城農民面前的一道關卡。由于城鄉居民在醫療、教育、就業、養老等各個方面都存在較大差距,城鄉居民仍很難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由流動。如何拓寬農民進城的渠道,是本屆兩會上的熱門話題。
本報濟南1月16日訊(記者 陳瑋 孟敏 喻雯) “是否采取‘積分入戶’,目前省里沒有出臺政策,實行屬地原則,各市自己來制定。”16日,就山東省今年的一號文件中有關“在濟南、青島中心城區探索建立‘積分入戶’等階梯式落戶通道”的提法,省政協委員、省住建廳副廳長宋守軍說,省里不會出統一規定。濟南、青島兩地有關部門也透露,是否執行“積分入戶”尚在研究。
1月8日,山東省發布2014年一號文件,其中要求,深入推進生態文明鄉村、城鄉基本服務均等化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全面落實放開建制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政策,有序放開中等城市落戶,在濟南、青島中心城區探索建立“積分入戶”等階梯式落戶通道。
而在此之前,去年11月底,濟南市出臺《關于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農民工工作意見》,要求在現行落戶政策基礎上,積極創造條件,以申領居住證年限、居住狀況、就業創業情況和繳納社會保險年限為依據,為符合條件的高技能農民工和城市急需的優秀農民工在市區落戶制定階梯式政策通道。
“這會不會是‘積分入戶’標準的趨勢?我們居住的年限那么長,有穩定住所,是不是可以以這種方式落戶?”已在濟南生活工作15年的菏澤人榮飛,對此政策頗為關注。
不過,一位濟南相關部門人士透露,“積分入戶”政策制定,要摸清全市的社會資源和人口情況,但是否實行“積分入戶”還不好說,現處于探索階段。該人士透露,濟南市外來務工人員中,高精尖的人才還是少數,所以并不好制定細則。
省政協委員、山東建筑大學教授鄧相超也認為,“積分入戶”政策細則的制定,應該以居住年限為主,而不應以學歷、技術為限制條件,以防在落戶方面產生新的不公平現象。
此外,在去年12月26日,青島市公安局戶政部門曾對外透露,“積分入戶”涉及眾多部門,公安機關目前還沒有相關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