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全國乙肝疫苗接種率降三成 山東兒童接種率正緩慢回升

疫苗接種,一直被醫學界視為疾病預防最經濟和有效的手段,但去年年底深圳康泰疫苗風波爆發,后雖經調查與疫苗質量安全無關,但全國乙肝疫苗接種率“瞬時”下降了30%。“目前,山東乙肝疫苗接種率正在慢慢恢復,讓我們憂心的是,個別家長仍有疑慮,尤其是1個月大嬰兒該接種的第二針。”今年4月25日是第29個全國兒童預防接種日,山東省疾控中心免疫預防管理所所長宋立志表示,接種率下降將給兒童和社會都帶來免疫隱患。
影響:
全國乙肝疫苗接種率下降三成
按照國家兒童免疫規劃,新生兒出生后24小時內就要接種第一針乙肝疫苗,隨后1月和6月的時候再接種第二和第三針。
“當時,全國多區域乙肝疫苗接種率都受影響。”宋立志表示。根據中國疾控中心發布的數據,全國10省份乙肝疫苗接種率“瞬時”下降30%。
“目前來看,山東乙肝疫苗接種率在緩慢回升,第一針已經影響不大,但第二針仍有一些影響,一些家長首針接種后,沒有按時帶著孩子接種第二針。”宋立志說,乙肝疫苗只有全程按時接種才能達到免疫的效果。
解讀:
全省免疫疫苗均統一采購
“乙肝疫苗國內外均使用多年,安全是有保障的。”宋立志解釋,目前國家對疫苗實行批批檢測,山東實行省級統一采購。國家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無證據證明乙肝疫苗接種與新生兒死亡數增加存在因果關系。“經大量臨床驗證,疫苗的風險與其所帶來的巨大健康收益相比微乎其微。”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生計生委疾病預防控制專家趙鎧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
25日,在章丘市疾控中心預防接種門診舉行的省暨濟南市預防接種宣傳活動上,濟南市疾控中心相關人士表示,全市適齡兒童疫苗接種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目前,濟南疫苗針對疾病發病率達到歷史最低水平,天花已徹底消滅,已連續42年無白喉病例發生,連續25年無野毒株引起的脊髓灰質炎病例發生,15歲以下兒童乙肝病毒攜帶率由8%降至1%以下。
而乙肝疫苗接種率下降也將導致嚴重后果。據專家估算,按照我國每年出生1600萬兒童,其中6.3%的母親為乙肝病毒攜帶者來計算,如果接種率下降30%,持續一年,那么我國每年將有40萬至50萬的兒童感染乙肝,其中又將有三分之一的患者發展成為慢性乙肝。“當然,疫苗作為一種特殊的‘藥品’,產生抗體保護作用的同時也有‘副作用’,只是這種異常反應幾率非常低、非常罕見。”宋立志說,對發生異常反應的孩子,經過醫學鑒定確定,我省出臺了《山東省預防接種異常反應補償辦法(試行)》,將進行補償。
【相關調查】
超八成網友不知道什么是偶合癥
4月25日是全國兒童預防接種宣傳日,今年的主題是“接種疫苗,保障健康”。家庭醫生在線近期進行乙型肝炎疫苗認知調查,結果顯示47.83%的受訪網友都不認同新生兒必須要在出生24小時內注射乙肝疫苗。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感染內科副主任彭劼指出,在出生24小時接種乙肝疫苗是阻斷乙肝病毒母嬰傳播的關鍵。乙肝疫苗安全與否也是很多家長關心的問題,對此彭劼表示,乙肝疫苗臨床不良反應一般是輕微的,多為接種部位紅腫、熱痛等。一般不良反應在接種半小時后會出現,最遲一周內也有相關表現。
此次調查顯示,82.61%網友都不知道什么是偶合癥,亦不會對偶合癥有所警惕。彭劼介紹,所謂偶合癥是指受種者正處于某種疾病的潛伏期,或
存在尚未發現的基礎疾病,接種后巧合發病,其發生與疫苗本身無關。
還有超過六成受訪網友認為“全程接種乙肝疫苗一定能產生抗體”,對此,彭劼指出,全程接種乙肝疫苗后并非都能產生抗體,在接種1個月后應進行抗體滴度檢查,如果沒產生抗體,可加注1-2針,并適當增加疫苗劑量。部分人由于遺傳的原因,在多次大劑量注射后仍無法產生抗體,這類人群要避免和傳染源密切接觸,以防發生感染。 (綜合)
【相關新聞】
湖南部分地區出現乙肝疫苗“零接種”
受去年疑似接種乙肝疫苗異常反應病例事件影響,今年以來,湖南部分地區乙肝疫苗接種率下降30%,部分社區衛生院多天出現乙肝疫苗“零接種”。
湖南省疾控中心主任李俊華擔心:如果乙肝疫苗接種率繼續下降,乙肝疾病發病率恐有上升。 (新華)
【專家建言】
重建公眾對疫苗的信心需要信息公開透明公正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副院長唐北沙教授認為,重建公眾對疫苗安全的信心,需要政府處理公共衛生事件時進一步做到信息公開、透明公正。唐北沙建議,政府應進一步完善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監測系統,將預防接種后疑似異常反應的監測數據定期向公眾發布、解析,加強公眾對疫苗接種風險認識。專家建議,提高國產疫苗研發、生產水平,提高疫苗生產企業準入門檻,打造一批產權清晰、產業化程度高的高質量疫苗品種,保證疫苗質量;加強對疫苗生產、運輸、儲存、接種監管,建立不良生產企業退出機制,對造假企業和相關負責人進行嚴厲的懲罰,提高企業違法成本;建立預防接種不良反應救濟基金,建立補償救助機制,保護被接種人群的合法權益。 (新華)【相關鏈接】
揭開疫苗接種三大疑問
疑問1:兒童疫苗分成哪幾類?
山東省疾控中心免疫預防管理所所長宋立志表示,目前兒童接種的疫苗分成兩類,第一類疫苗是政府免費向公民提供,公民應當依照政府的規定受種的疫苗,“國家確定了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質炎減毒活疫苗等14種免費疫苗,包括流動人口,都免費接種”。
第二類則是自費疫苗,包括b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Hib)、水痘疫苗、肺炎疫苗、流感疫苗、狂犬病疫苗、輪狀病毒疫苗等。“這部分疫苗,國家財力尚達不到免費覆蓋,目前我們遵循知情、自愿、自費的原則。”宋立志說,以肺炎疫苗為例,價格數千元,家長根據自身經濟條件選擇。如果條件具備,還是建議給孩子接種,疫苗仍是最有效預防疾病的手段。
疑問2:兒童是否必須按程序接種?
疾控專家表示,每種疫苗都有其特定的免疫程序,而免疫程序是從實際出發,根據多年科學實踐為依據來制定的。不同疫苗的初種時間、接種劑次、接種間隔都不同。如果沒有特殊情況,應盡可能按照規定的免疫程序接種。在規定日期后推遲幾天接種不影響免疫效果,但提前接種可能會降低免疫效果,因此不能提前接種。
疑問3:宮頸癌疫苗是否引入國內?
2014年4月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每年約有13.2萬宮頸癌新發病例占世界宮頸癌新發病例總數的28%。有很多女性組團赴香港打疫苗。
宮頸癌疫苗能否引入國內?“我了解國內前期做了一些工作,也有企業在研究,但宮頸癌疫苗尚未得到批準,沒有在國內上市。”宋立志說,任何一種新疫苗在國內上市前都需要經過嚴格審批,需要經過一期、二期、三期臨床評估,目前他了解的信息是,宮頸癌疫苗尚沒有確切的上市日程表。 (記者李永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