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眾報業記者 禹法鑫 報道 受集中排查整治代步車影響,濰坊市五道廟一處老年代步車銷售點生意冷清。
一方面,代步車安全性能差,屢屢引發事故,嚴格管理是大勢所趨;另一方面,代步車保有量巨大,也的確給低收入群體帶來了方便。如何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妥善解決代步車問題,對有關管理部門是一個考驗……
□ 本報記者 吳允波
銷售火爆:一月賣出十幾輛
5月23日上午9點多,記者在濟南北園路一家康復器材中心看到,老年代步車有十幾種,價格從5000元到20000元不等。一位30多歲的男售貨員告訴記者,一輛代步車充一晚上電可以跑三四十公里,時速六七公里,特別安全。而且不用掛牌不用駕照,公園都可以進,十分方便。
旁邊一位女服務員補充說,買了就能開,手續簡單駕駛方便,這類車很受老年人歡迎,每月都賣出去十幾輛呢。
在位于濟南北外環的摩托大世界,不少店主向記者推銷時承諾:多款代步車時速達三四十公里,充一晚上電可以跑上百公里。
在文化東路某高校宿舍區,小伙子楊強開著一輛三輪代步車來送快遞。記者問他為何開代步車?他笑笑說:“其他兩輪車拉不了這么多快件,公司就給快遞員都配備了這種車。”
據悉,濟南市至少有10萬輛代步車,全省將是一個更龐大的數字。
事故頻發:無牌上路將查扣
當天中午,記者在歷山路、文化東路交會口觀察發現,半個小時內有二十多輛代步車經過路口。由于三輪、四輪代步車無法通過人行道的隔離墩,這些代步車只好在機動車道上行駛。代步車速度時快時慢,在轎車和行人間穿插,讓人捏一把汗。
省交警總隊有關人士透露,老年代步車、城市觀光車以及未列入國家《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的四輪車,統稱為代步車。由于不掛牌,不買保險,一旦發生事故,處理難度很大。不少代步車車體重,速度快,發生事故時危害也很大。根據濟南交警的統計,發生事故的老年代步車中,90%車輛屬于機動車范疇。可以說,代步車逐漸成為影響交通安全的“痼疾”。
5月20日,省道路交通安全綜合治理委員會發出通知,從5月份開始,集中一年時間,全省開展代步車排查整治工作。并規定代步車只能在《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道路范疇以外的區域行駛。非法上路者,將按照機動車無牌上路先予查扣。
管理探索:掛牌變身機動車
一石激起千層浪,不少車主反應強烈。目前代步車已經擁有了巨大保有量,一下子強制不準上路,現實嗎?
山師大一位退休老師說,允許廠家生產了、允許經銷商銷售了,卻不允許購買者上路了,顯得不合情理。如果要徹底規范,可以先規定不準再生產銷售了。
5月22日,濟南交警支隊召開媒體座談會稱,濟南12種老年代步車有5種進入了國家工信部名錄,可以到車管所掛牌,也就是說,符合條件的代步車將“變身”機動車,不能再和以前一樣不掛牌、不用駕照就能上路了。對于大部分不能掛牌的車輛,如何處理尚沒有具體辦法。
在省級層面,省交警總隊相關人士說,由于整治行動需要各級經信、公安、交通運輸、工商、質監等有關部門相互配合,目前正處于調查摸底階段。方便群眾出行是民生,保障交通安全也是民生,如何妥善處理好兩者的關系,是本次整治行動的重中之重,也是難中之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