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年來,(濟南)市民鮑先生等人住在原工作單位濟南第二印染廠的平房里,現如今,房屋普遍破損,廠子也早已不存在,房屋的維修難倒了并無產權的居住人。
9月9日,記者在鮑先生的帶領下在錦纏街的角落里找到了這片不容易被發現的平房。房屋外觀相當老舊,鮑先生居住的兩間房屋出現多處裂縫,其中最為明顯的南側屋檐下,裂縫寬約1厘米。房屋內外的墻壁上可見多處修補的痕跡,破損嚴重的地方已經“補丁摞補丁”。裸露的紅磚用手一抓就變成了粉末。
“太危險了,每次下雨刮風都提心吊膽。”多位居民向記者敘述自己所居住房屋的損壞情況。記者走訪發現,十幾戶人家中,幾乎每戶房屋都存在著比較明顯的損壞。
鮑先生向記者出示的一份房屋鑒定報告顯示:經濟南市房屋安全檢測鑒定中心鑒定,房屋存在多處裂縫、墻壁掏空、屋面下陷等狀況,最終結論是“危險性等級為C級”,建議及時進行加固維修處理。鄰居朱女士、崔先生等多人的房屋都被鑒定為上述結論。
據居民們介紹,目前該平房區內有十四五戶人家,住的都是“高齡房”。83歲的孫老太太稱,自己在此住了60多年。此處的居民早先都是國有企業濟南第二印染廠的職工,當年廠方為職工提供住房,他們每年交一定租金。后來,濟南第二印染廠破產了,由當年廠方總務科的相關人員每年來收取房租,但目前的房屋產權到底屬于誰,他們也說不清楚。
關于房子的破損情況,居民們多次通過12345市民服務熱線等方式反映,但多個部門在回復時均稱產權不屬于自己。收取房租的人拒絕留下聯系方式,也找不到他們的辦公場所,而且,“每年每戶交兩三百塊錢,他們也實在沒能力維修。”到了今年,干脆他們連房租也不來收了。“廠子早就不存在了,產權也不屬于我們個人,各部門也都稱不歸他們管”,無奈之下,居民們只好自己花錢進行零星修補,但根本不能解決問題。
(9月)9日,記者向制錦市街道辦事處了解情況時,一位工作人員稱,對該平房的情況有簡單了解,但解決問題還需找產權單位,具體情況他們也不清楚。
天橋區房管局房改辦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如果當初企業徹底破產,相關資產無人接手,房屋等資產歸國資委管理;如果被其他單位兼并或收購,則應該找收購單位。
濟南市國資委產權處相關人員則表示,該處房屋的產權不屬國資委,監管企業名錄中也不存在濟南第二印染廠,并未掌握該廠的變遷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