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 11月11日訊 我們經常把質量不合格的建筑稱為豆腐渣工程,因為豆腐渣松、軟、散。看著挺好,一碰就碎,跟建筑本身所必有的堅固持久大相徑庭。水泥、鋼筋、砂石在建筑材料中被稱為骨料,也就是充當骨架的建筑材料。它們質量的好壞直接決定著建筑的品質。
據山東廣播電視臺公共頻道《真相力量》報道,沙石是普通混凝土的重要組成材料,按標準調配可以增加混凝土的強度和穩定性,確保建筑安全。沙一般分為天然沙和人工沙兩類。人工沙由于成本高、片狀及粉狀物多,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主要用天然沙作為建筑材料。按照產源不同,天然沙又分為河沙,海沙和山砂。山砂表面粗糙,質量較差。海沙和河沙表面圓滑,但海沙含鹽分較多,對混凝土和沙漿有一定影響,而河沙較為潔凈,因此應用最廣。最近幾年,隨著國家對河沙開采的控制,其產量與市場需求之間存在很大缺口。在這個當口,一直遭到冷落、分文不值的麻剛石開始引起一部分人的留意,他們把麻剛石加工成麻剛沙。但是麻剛石強度變化很大,極易氧化,受大氣環境的作用,會崩解破碎,甚至泥化。我國建筑行業有明文規定,麻剛沙不能用作建筑材料。
清華大學建筑材料研究所所長閆培渝介紹,按照國家標準的規定,建筑用沙不能使用風化的巖石,因為風化巖石比較軟弱、強度比較低。而制備混凝土的時候需要保證它的強度,這種風化的巖石不能保證混凝土應該具有的性能。
據知情人透露,麻剛沙非常容易風化,外形像沙子一樣的一種沙土。“我們這邊只用它來墊墊坑、墊墊村里的土路,如果是自己家蓋房子、砌院墻、蓋豬圈、搭雞窩,就不敢用這種麻剛沙,因為它不結實。”
臨沂、濟南、泰安多地驚現國家明令禁止麻剛沙
國家明令禁止使用、村民蓋豬圈、搭雞窩都不敢用的麻剛沙真的會在市場上絕跡嗎?抱著懷疑與求證的調查態度,記者分別趕赴濟南長清、泰安肥城、臨沂平邑三處丘陵較多的地區找尋麻剛沙。
當車輛行駛到濟南長清區馬山鎮苾村莊北兩公里處時,位于省道104西側的一處沙場引起了記者的注意。這個沙場規模并不太大,院外堆滿了大小不一的山石,院內有兩座不小的沙堆,一名工人正在維修碾壓山石的機器。
這位工人直言不諱的告訴記者,眼前這成堆的沙子就是記者找尋的麻剛沙。由于最近半年,長清區馬山鎮政府對麻剛沙的生產查的比較嚴,因此整個馬山鎮的相關產業都已經關停。這個沙場生產麻剛沙的原料——麻剛石都是從泰安肥城運來的。
沙場老板說,這段時間查的太緊,都不讓干了,但他們都在晚上偷著干。
得知這處沙場的原料都來自泰安肥城,于是記者離開后沿著省道104一路向南,在肥城市老城鎮郭家莊附近又找到了一處沙場。這處沙場隱蔽在一片果園后邊,規模明顯比長清苾村的那處沙場大很多。沙場內鏟車、碎石機、一應俱全,加工好的沙子也如山般的堆在一旁。當記者準備去沙場辦公室詢問情況時,卻發現辦公室鎖著門。在四周觀察地形的時候,一條布滿鏟車履帶痕跡的路引起了記者的注意。順著痕跡往前大約走了1000米后,記者在一片玉米地后面找到了該處沙場開采麻剛石的礦坑。此時礦坑里并無工人作業,但是四壁被鏟車挖鑿的痕跡非常明顯,表明這處沙場最近一直在開采麻剛石。
沙場老板:所有沙場都銷路廣闊晝夜開工
在泰安肥城市老城鎮大石關村附近,記者找到了一處規模巨大并且正在生產的麻剛沙廠。與此同時,另一路趕赴臨沂平邑的調查記者在平邑縣豐陽鎮紅山村也有了巨大收獲。紅山村地處臨沂平邑縣與濟寧泗水縣交界處,在村子東側,遍布著十余家大大小小的沙場。
沙場的一位老板介紹,這個屬于風化巖,越往底沙就越硬、越好具體硬度能到多少老板也搞不清楚,稱:“誰拉沙還管硬度不硬度啊”。
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河沙的市場售價為每立方米六十到八十元不等,而紅山村這幾處沙場生產的沙卻只賣二十五塊錢一方,比河沙便宜了兩倍還多。那么,這種沙的品質真能跟河沙相媲美嗎?
記者在進入這家沙場前從門口隨手撿到兩塊麻剛石,用手將這兩塊石頭輕輕一敲,石頭就碎了,將碎屑捏在手里一捻就變成了粉末。由麻剛石粉碎而成的麻剛沙其硬度由此可見一斑。盡管如此,記者在這幾處沙場看到,每個沙場內都是機器轟鳴,載滿麻剛石的鏟車將石塊推入機器內,直接破碎、清洗,不一會,傳送帶上就送出了純粹的麻剛沙。由于價格便宜,前來拉沙的大貨車絡繹不絕。
記者調查期間,數十輛滿載麻剛沙的大貨車呼嘯而過。而沙場老板告訴記者,由于麻剛沙價格比普通河沙便宜兩倍還多,因此所有沙場都銷路廣闊,晝夜開工,幾個沙場一天能產上萬方。
肥城大石關村:整個沙場足有七八個足球場大
與平邑縣豐陽鎮紅山村的這十余處沙場的生產規模相比,位于肥城市老城鎮大石關村的這處沙場有過之而無不及。調查車輛順著眼前這條道路一路前行,放眼望去,兩邊山石林立,深坑、鑿痕無處不在彰顯它的開采規模。車越往前開場地越開闊,在山谷的盡頭,記者看到粉碎機依山而建,傳送帶橫亙綿延數百米。鏟車將麻剛石送到粉碎機粉碎后,再經過兩道清水沖洗,就變成了眼前這如山般的麻剛沙。記者扒著粉碎機一路爬到山頂,放眼望去,整個沙場足足有七八個足球場大。照此開采規模計算,不知道有多少劣質的麻剛沙流向了市場,建成了樓盤,留下了一個個無法統計的安全隱患。
工人介紹說,這處沙場在此經營已經有五年之久了。沙場共有二十名工人,晝夜生產,這五年下來究竟生產了多少方沙子他也計算不清楚了。記者粗略算了一筆賬:一天產量按700方算,一年生產300天,一年下來就是210000方,五年下來總計1050000方麻剛沙。
劣質沙購銷產業鏈遍布濟南、泰安、臨沂等六市
麻剛沙不是“沙”,用它來蓋房子將極大危害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但記者在臨沂平邑、濟南長清、泰安肥城調查中發現,在這些沙場,國家明令禁止的劣質建材卻可以公開買賣、毫無避諱。而建筑商為了降低成本,也樂得知假買假,那么,這些劣質建材最終會流向何處呢?記者決定兵分多路,跟隨拉沙車輛,徹底了解的麻剛沙去向。
在臨沂平邑,記者除了從這位運沙司機口中得知他把沙子送往濟寧泗水萬紫園生態旅游度假區以外,又跟隨一輛運沙車離開臨沂平邑,途經濟寧泗水,最終來到了濟寧鄒城市田黃鎮廠里村的一處建筑工地。
從一位村民口中記者了解到,該項目是廠里村的安置村改房,項目總投資4800萬元,總占地面積83.1畝,總建筑面積37821平方米。隨后記者進入工地看到,這輛滿載麻剛沙的汽車在卸完沙子以后,一臺小型挖掘機就不斷地把堆在一旁的沙子鏟到攪拌機的平臺上,然后混合著水泥推入攪拌機,制成了混凝土。
在現場,一位施工負責人也知道這些建材是劣質的麻剛沙,但由于他們只負責建設,不負責進料,因此他對麻剛沙帶來的安全隱患是漠視的。“俺們是干輕工,料是他們的,給什么樣的就用什么樣的,給坷垃面子俺也不管,只要糊上就行,送什么用什么,你就是用石子我也給你糊上去。”
那么這些沙料究竟是誰負責購進呢?從廠里村書記那里,記者得到了答案。“這邊就是我當家。我是村里書記。這邊沙子是我這邊供的。”村書記說。
為了一己私利,作為一村書記竟然置村民的生命安危于不顧,采購劣質的麻剛沙。與其這樣,村民搬進樓房還不如住在自己建的平房內感覺踏實。與此同時,另一路調查記者從臨沂平邑跟隨一輛斯太爾拖掛車輾轉崎嶇的山路近一百公里后,來到了位于棗莊山亭區一家名叫潞祥商砼的攪拌站。同樣,沙子卸完以后,就被直接運到了攪拌罐,與水泥混合制成了混凝土。
一位檢驗員告訴記者,眼前這位司機常年給他們這家商砼攪拌站送沙料。他們加工好的混凝土主要送往棗莊附近的大型樓盤工地。隨后記者又一路跟隨潞祥商砼的攪拌罐車,來到了位于棗莊薛城區陶莊鎮的這家建筑工地。工地此刻正在打圈梁填地槽,正是大量使用混凝土的工期階段。 工地負責人稱,這個小區叫善德尚城,混凝土一直用的潞祥,房子已蓋了16萬平方米。
與此同時,從泰安肥城沙場跟隨運沙車的另一路記者又有了新的發現。只見這輛沒有車牌的貨車在裝滿麻剛沙后,一路取道長清,渡過北魏浮橋,來到了位于齊河縣東外環附近的山東蓋世冠基建材有限公司。這家公司的宣傳口號是以質量求生存,以信譽求發展。那么,企業對于貨車司機給他們送的劣質麻剛沙是知情還是被蒙在鼓里呢?
負責人說,粒度大的不要,臟的不要,紅顏色的不要,而這種風化巖沙子“看著挺干凈的”可以要。
顯然,山東蓋世冠基建材有限公司的這兩位負責人是知道這位司機所送沙子的品質的。隨后,記者又跟隨攪拌站的商砼攪拌罐車來到了眼前這家工廠的建筑工地,此刻他們正在用這些劣質混凝土攪拌材料進行新廠房的施工建設。
劣質麻剛沙的購銷產業鏈遍布濟南、泰安、臨沂、濟寧、棗莊、德州六個地市,這是記者歷時三個多月,行程兩千多公里得出的調查結論。然而,在我們調查的腳步無法到達的地方,還有多少劣質麻剛沙走進工地,建成樓盤和廠房,是我們無法統計也不敢想象的數字。(原標題:麻剛沙 豆腐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