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去年7月的國內成品油價格連續下跌之旅止步于“十三連跌”。國家發改委今天發出通知,自2月10日零時起,我國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提高290元和280元,測算到零售價格90號汽油和0號柴油(全國平均)每升分別提高0.21元和0.24元。這是國內油價在“十三連跌”后的首次上漲,也是2015年的首次上漲。

  對于此次國內油價的上漲,中宇資訊分析師孫雪君認為,自1月中旬以來,受美國鉆井平臺數據減少影響,市場對供應過剩局面好轉存在期許,加之美國公布的就業數據大增,意味著其經濟復蘇將有助于改善能源需求前景,國際原油價格出現觸底反彈之勢,從而促成國內成品油在經歷“十三連跌”之后首度上調。

  由于此次成品油漲幅相對較大,卓創資訊成品油分析師劉蕓表示,對于運輸行業而言,以載重50噸的貨車,每月平均跑10000公里左右、百公里油耗38升為例,按照0號柴油漲幅測算,在下一個計價周期的時間里,將增加456元的油耗成本;對于私家車而言,以月跑2000公里、每百公里8升汽油的私家車為例,按照93號汽油漲幅測算,相應的油耗成本將增加18.4元。

  下一輪成品油調價窗口將于2月27日24時開啟。對于下一階段油價的走勢,隆眾石化網分析師李彥表示,近期國際原油價格跌宕起伏,整體出現一定的上漲,但持續的漲勢尚未確立,場內利空因素依舊存在,下行風險仍可能出現。“暫無明顯的上行或走跌態勢浮現。預計下一輪成品油上調或擱淺的概率偏大。”

  延伸閱讀 供求格局未變 低價仍是“主調”

  雖然國際油價單邊下跌的狀態基本結束,且出現了大幅反彈的現象,但這并不意味著國際油價重新進入上升通道。專家認為,國際石油市場供過于求的格局并未改變,消費者不必陷入“高油價”卷土重來的恐慌。

  “油價反彈速度越快,持續性就越差。目前來看,國際油價很難突破每桶60美元的關口。”廣東省油氣商會油品部部長姚達明表示,國際油價出現超跌反彈在情理之中,但如果說油價已經見底,可能言之過早。姚達明分析稱,目前來看,沙特等歐佩克主要產油國產量依然保持高位,而美國石油庫存也創出歷史新高,這意味著全球石油市場供過于求的格局仍未根本扭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