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鏈接
多次規劃仍在紙面
2011年 《濟南市交通運輸“十二五”發展規劃》指出,將建公共自行車租賃點2000處,配備公共自行車50000輛。
2012年9月 《濟南市城市交通綜合整治三年行動計劃(2012-2014年)》提到,啟動公共租賃自行車交通系統建設,2013年試運行,力爭2014年達到1萬輛。
時至今日 濟南公共自行車仍未上路。
民間嘗試均告失敗
●首次失敗———2008年5月
2008年5月,龍騎天際國際傳媒公司開始在濟南試行公共自行車租賃,然而缺少政府支持,布點太難,在機場等地設了3個點后,負責人就撤資了。
●二次失敗———2009年11月
商人郎列衡拿到“公用自行車使用新型廣告牌”專利后,希望趁全運會在濟南推廣公共自行車。他購置了1000輛自行車,免費提供給全運會各場館。然而,全運會結束后,相關部門以沒地方停車為由,讓這個項目又擱淺。記者王僖
追問
公共自行車上路還要邁過多少坎
章丘公共自行車即將上路、濟南市市中區試點推公務自行車,繼3月23日、25日本報連續追問“濟南公共自行車落地難”之后,6日,本報關于章丘市、市中區在這一領域新動作的報道,再度引發市民關注。這些新動作是否意味著已數度與公共自行車項目擦肩而過的濟南,終于有望推廣該項目?濟南市民期盼了多年的公共自行車,要“騎進”現實,有哪些問題要解決?又要邁過幾道坎兒?記者就此采訪了相關專家與業內人士。
牽扯面廣
重視不夠很多事兒難拍板
章丘3000輛公共自行車將上路,市中區試點“公務自行車”,這是否意味著公共自行車項目在濟南要破題?
鄧相超認為,章丘遠離濟南主城區,推廣公共自行車沒問題,如果濟南市暫無推廣公共自行車的規劃,那么像長清、濟陽、商河,或許都可借鑒章丘模式。
對濟南市內五區來說,鄧相超認為,要推廣公共自行車,必須由市政府出面整體運作,全市統一布點推廣。如無專業統一的管理,難免會出現“有卡沒車騎,騎車沒地放”等問題。
此外,業內人士認為,如果濟南推廣公共自行車,主城區各區試點再聯合的方式不宜提倡,由于沒有統一的管理方,系統不兼容,車輛停泊、損壞維修等,都極易出現互相推諉,“公共自行車系統必須有統一、長遠的規劃,才能實現良性循環。”
交通銜接
站點難選騎行難免遇阻
鄧相超認為,目前擺在濟南市面前的一個問題,就是自行車停放點的選址,“如何形成完善的網絡?站點怎么定?誰給提供?濟南市推廣公共自行車,如果只是在一些大商場和人員密集區設立,不形成統一有效的網絡,就沒有任何意義?!?/p>
業內人士表示,濟南市推廣公共自行車,必須在現有城市格局上,通過實地勘測,科學布點,“一般來說,每隔三個公交站就應設一個換乘點,在大型商圈要加密布點并進行動態調整。
此外,在鄧相超看來,自行車交通系統和整個交通網絡如何銜接,哪些道路需要進一步保障非機動車的路權,哪些路還沒有自行車道,這些路又該如何布點,交通部門都應有明確的規劃和認識。
無人牽頭
各自為戰問題多多
濰坊、濟寧、煙臺、菏澤等地都已大范圍啟動公共自行車,濟南為何遲遲推廣不起來?鄧相超說,還是相關部門不夠重視,這個事必須上升到“一把手”工程抓才可行,因為它涉及的部門太多,如果沒有權威聲音,就會導致互相推諉扯皮,淪為多年來不斷空喊的規劃,難以成為現實,“得把推廣公共自行車納入整個城市的公共交通體系建設才行?!?/p>
著名交通專家許云飛也表示,杭州的公共自行車之所以能推廣,就是因為杭州市政府領導親自抓的緣故,“推廣公共自行車是個很復雜的過程,規劃、交通、建設、公安、市政等各部門都要努力,指望其中哪一個部門牽頭,都是不可能的?!?/p>
多年來為濟南推廣公共自行車而奔走的商人郎列衡介紹,他曾給濟南市很多部門打了報告,遞交了策劃書,可基本都石沉大海,“很多部門看了我的方案都說不錯,可單憑一個部門根本沒法定下來,形成相關政策。”
資金難籌
吸引投資方還得多想轍
推廣公共自行車還要有資金支持。目前,濰坊、濟寧等地的公共自行車項目由政府全額投入、資金托底,這種模式能否在濟南復制?
對此,鄧相超表示,全額由政府投入資金存在一定難度。那么如何尋找投資方?“2006年,浙江一家公司就想在濟南推廣公共自行車,當時很多大品牌都表示,一旦車輛投放達到一定比例,廣告資金投入絕對沒問題,可現在,傳統廣告業不景氣,一些大品牌也沒了投資的動力。”
鄧相超說,公共自行車確實應由政府主導、公司運作,可在如今條件下,需要找到新的盈利點,吸引社會資金注入。
對此,多年來關注該領域,并在2008年取得“公用自行車使用新型廣告牌”專利的郎列衡認為,資金并不是太大問題。“當然,前期肯定需要政府進行一定投入,否則企業自身難以投入如此巨額資金,而公共自行車一旦推廣開來,并給予企業一定政策,還是可以確保此事良性推進的?!?/p>
打智能牌
公共自行車管理智能別缺位
2013年4月,天下第一泉景區曾推出公共自行車。如今,社會智能化程度越來越高,濟南如果真要推廣公共自行車,還需要有高起點的智能化手段和技術支撐。
郎列衡介紹說,自己研究的針對公共自行車系統的客戶端應用(手機APP)已基本完成,將進入調試階段,國內一些推廣公共自行車系統的城市也很感興趣。郎列衡說,出門前,通過手機應用,可以知道站點車輛是否充足,如果自行車半道壞了,通過手機微信等,可以第一時間聯系管理方維修。
此外,從國內、省內各地推廣公共自行車的實踐中不難看出,一些市民素質還需提高。去年十月開始,濟寧市試行公共自行車,在深受歡迎的同時,也出現了種種破壞自行車的行為。自行車座被卸掉、車圈被踹彎、存車樁被毀壞,雖然運營企業也報了警,可常因涉案金額低而無法立案,造成尷尬和無奈。對此,業內人士表示,政府在推廣該項目時,也要加大監督力度,同時需對市民加強引導,提高違規成本。
市民建議
公交站旁能否設 公共自行車停靠點
推廣公共自行車面臨選點難。據了解,濟南有3000多個公交站點。有市民提出,能否在公交站點旁設公共自行車停放點?
濟南公交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并未接到相關通知。一位公交內部人士稱,之前確實討論過由公交公司推廣公共自行車,但最后沒實施?!艾F在有條件設自行車停放點的只有那40多個BRT站臺,因為空間相對大一些,而其他公交站點則不具備條件。”
該人士稱,現在他們想申請港灣式??空军c都要經層層審批,如果在公交站點旁再開辟一塊區域停放自行車,需要規劃、市政等多個部門協商,而且公共自行車的安全問題也需要解決。記者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