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2日是國際護士節,為了解護士的艱辛,兩名市民閻志英、王亞男來到市婦兒醫院進行了體驗。“護士這工作真不容易,站一天腿疼,說話多嗓子還疼。”閻志英體驗完一上午的導醫工作后說。王亞男是一名即將成為護士的學生,也來到醫院提前進行了體驗。“這個工作很辛苦,不過我覺得很充實,以后我一定要向這些護士姐姐學習,做一名合格的護士。”王亞男體驗了一上午之后,更加堅定了自己當護士的信念。
場景一:市婦兒醫院兒童門診大廳分診臺 體驗者:閻志英(退休職工)
半天分診,說話都嗓子疼
今年49歲的閻志英是一名退休職工,經常參加各種志愿活動,5月12日這天,閻志英早上不到8點就來到了醫院,沒想到她當天所要體驗的門診大廳分診臺早就有護士在崗了,一問才知道原來分診臺的護士需要早上7點就上班。“我們醫院從7點半就開始掛號,而分診臺作為掛號前的一個必需流程,要更早開始工作,最晚7點一刻就要全部到崗。一般護士7點就來了,幫患者分診。”從事了32年護士工作的陳曉燕當天要帶著閻志英體驗護士工作。
記者在現場注意到,病人在掛號之前需要先到分診臺分診,整個上午,分診臺的病人就沒有間斷過。經過簡單的講解培訓后,閻志英也嘗試著接待患兒家屬,給家長指明在哪里掛號,掛完號后到哪里找科室。看似簡單的工作,但是一上午閻志英和兩名護士就接待了六七百名患者和家屬,最后閻志英說話說得嗓子都疼,因為幾乎一上午一直都在站著腿也疼。
分診臺還擔負起了指路、尋人、傳達信息、應對各種病人不滿等多項職責,陳曉燕笑稱分診臺其實是個“萬能臺”,也是各種抱怨的“接受臺”。
■體驗感受
急診室的護士們真的不容易,都說她們是白衣天使,我覺得她們更像是白衣戰士。急診室就好比一個戰場,這里的每一秒鐘都關乎病人的生命。
今天的體驗讓我對護士工作有了新的認識,這樣高強度的工作,我們的護士能夠如此敬業,說實話我很佩服。但讓我體會最深的是,在敬業的背后,這些護士都擁有三顆心,“愛心、耐心、責任心”,因為具備了這樣三顆心,所以他們才會在工作崗位上無私奉獻。在此向所有的護士們道一句節日快樂。閻志英
場景二:市婦兒醫院輸液大廳 體驗者:王亞男(青島衛校學生)
體驗成了她的第二課堂
上午8時許,20歲的王亞男來到了市婦兒醫院。“我是青島衛校的一名學生,六月份就要實習了,實習前我想先體驗一下。”王亞男說。
“我們得先整理一下物品,像棉棒、碘酒之類的。”帶著王亞男做體驗的陳述英首先給她講解了每天的工作。剛開始,輸液大廳的患者不是很多,患兒都是剛打上吊瓶不久,這時候她們便開始到處巡視,看看患兒的病情變化。“在換吊瓶的時候,需要對照輸液單和病歷上的姓名,還要再問問患兒的名字,保證信息準確無誤,以免拿錯了藥。”陳述英對王亞男說。
“在這里工作還得有耐心,這一天基本上是在孩子的哭聲中度過。”雖然是第一次近距離接觸護士這個工作 ,而且面對的是小朋友,不過王亞男還是很敬業,遇到哭的孩子就上前安慰,直到把他們逗樂。陳述英說,他們現在門診上一天能有 300多個患兒,到了忙的時候能達到600個。雖然輸液大廳不是很大,不過護士們在里邊卻是馬不停蹄,一刻都不停歇。
文/記者 韋麗麗 高亮 實習生 張阿鳳 圖/本報記者 王濱
■體驗感受
作為護士不僅僅只是給病人輸液、打針,還要學會與病人溝通,更重要的是護理操作做到零失誤。因為兒童、孩子本來就是弱勢群體,他們生病本來就已經很難受,家長也是很擔心,作為護士一定要理解他們,安慰他們。整個上午我們一直在走,我第一次覺得走路有這么累,而護士們天天都在走路,她們該多累啊。
經過這次體驗我更加堅定了我的信念,也找到了我的方向:真正成為一個為病人減輕病痛,救死扶傷的合格的護士。王亞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