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鞍山路邊現日租金6元集裝箱住房 記者 張曉莉 攝 本報記者 張曉莉 曹茜
來源:濟南時報
“你看,路邊怎么多了一個住人的‘集裝箱’?”近日,一座噴繪有“住人集裝箱,租金每天6元”字樣的“大箱子”出現在馬鞍山路與玉函路交叉口。路過此地的市民致電本報詢問,“難道濟南街頭也出現了‘蝸居’式膠囊公寓?”
記者探訪:3×6米集裝箱可蝸居10人
24日中午,記者來到“集裝箱”所在地,它位于馬鞍山路與玉函路交叉口的東南角。
走近集裝箱,記者看到,集裝箱長約6米,寬約3米。白色的鋼皮上噴繪著“邦令住人集裝箱租金每天6元”的紅色字樣,下方還有醒目的電話號碼。
住人集裝箱一側配有單人門,四個立面都有窗戶,窗戶上還設有規整的防盜護網。一根手指粗細的電線從南側窗戶連入集裝箱內。記者透過半開著的單人門看到,面積不大的集裝箱內擺放著5張雙層鋼制床。因是午睡時間,有的床鋪上正有人躺著休息。床鋪附近還放著幾個小型電風扇、碗筷等物品。
“蝸居”者:住戶是修河道的市政工人
住人集裝箱為何會被允許擺放在市區內的重要路口?住在里面的又是什么人?
記者在住人集裝箱北側看到,有幾名工人正在清理建筑用的沙子。細問之下,原來正是他們住在“集裝箱”里。“已經在這里住了十幾天了。”一名王姓工人告訴記者,他們是河道管道填埋施工隊伍,這處住人集裝箱是市中區市政局提供給他們的臨時住所,工人們不需要交納住宿費用。“住在這種集裝箱里感覺挺好的。”該工人表示,常年因為各種工程頻繁更換住宿地點,集裝箱式的住宿條件比帆布帳篷的住宿條件好很多。在施工人員的指引下,記者看到,馬鞍山道路旁邊的河道確實正在鋪設大型管道。
部門說法:工程臨時用房不是違章建筑
雖然解決了工人的住宿問題,但住人集裝箱搭建在路邊,是不是違章建筑呢?
市中區城管執法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目前玉函路東側河道正在施工,大明湖水南調工程,據介紹,該工程將利用大明湖和五龍潭棄水,通過管道輸送到廣場東西溝的源頭,打造廣場東、西溝景觀。
“工程成立了指揮部,包括工人臨時住房等在內的一系列事項都已經與各部門協調溝通過,報市政府以及市中區政府批準。”工作人員解釋,“工程一旦完工,住人集裝箱立即挪走,不會一直放在路邊,所以不是違章建筑。”
供應商:“集裝箱”可循環利用曾幫助汶川受災地區
根據“集裝箱”上的聯系方式,記者聯系到供應商 濟南邦令集裝箱有限公司的負責人馬賢章。他說,邦令公司致力于住人集裝箱的設計研發和生產制造,2008年汶川地震時,集團還向災區捐贈過此類產品用于應急。“現在濟南的工地有1000多個住人集裝箱。”馬賢章說。
據介紹,這種住人集裝箱被濟南多家工程承包商租賃,租金的確是每天6元錢。“集裝箱寬3米、長6米,里面可以住10個人。按照濟南這邊的說法,這種集裝箱其實是箱式板房。不過,公司在最初時期的確是把海運的集裝箱改造成為民用簡易房,是真正的‘住人集裝箱’,供深圳等沿海地區的流動人口居住。”馬賢章說。
馬賢章稱,每當工程完工時,公司就會整體收回“集裝箱”,產品可以循環利用。
相關鏈接
集裝箱住宅是"新興產業"
據了解,住人集裝箱的最大優勢是價格便宜,易搬遷。3×6米的集裝箱,出租價格一般是每人每天6元,一個月僅僅需要180元,一年也就2160元。如果要購買,每個售價1萬元,還可根據買家需求訂制。
在國外,集裝箱住宅的創意早已得到廣泛應用,一個集裝箱稍微改造一下,就能搖身一變成為有窗有門的小屋。
在深圳,一高速路入口旁的樹林里也曾出現集裝箱"蝸居族",集裝箱是花1萬元買的,地是租的。
據了解,在集裝箱開發這個"新興產業"的產業鏈上,一家小型規模的集裝箱改造、加工的小老板,一個月便能輕松賺得數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