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PM2.5的主要來源是哪些?能占到什么比重?在昨日進行的山東省暨濟南市紀念“六。五”世界環境日大型宣傳活動現場,記者找到了答案。通過濟南環保部門對不同空氣質量監測點采集樣本的分析,濟南PM2.5的主要來源為城市揚塵、燃煤塵、機動車尾氣塵,三者占到濟南 PM2.5總量的41%。
記者王曉迪濟南PM2.5中 超8成是“人為制造”記者了解到,今年“六。五”世界環境日中國主題定位“同呼吸共奮斗”,結合中國主題定位,而昨日活動的主題是,“同呼吸共奮斗,建設生態山東”。
活動現場通過展板等形式,向居民介紹了PM2.5的來源等大氣污染防治知識,以及一些社區居民節水節能小竅門、金點子等。說到PM2.5,很多人以為這些空氣污染都是工業、機動車等排放尾氣所致。其實PM2.5的來源可分為自然源和人為源,自然源包括風揚塵土、火山灰、森林火災、海鹽等等。人為源包括一次顆粒物和二次顆粒物。一次顆粒物由燃煤煙塵、工業粉塵、機動車排氣、建筑及道路揚塵等污染源直接排放;二次顆粒物由排放到大氣中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氨、揮發性有機物等通過發生復雜的化學反應而產生,是大氣中PM2.5的主要來源。對于濟南來說,人為源導致的PM2.5污染,能占到總量的86%。
“三塵”成為 濟南PM2.5主力軍對于濟南PM2.5的來源,環保工作人員在現場也做了詳細的介紹,濟南PM2.5主要有六大類貢獻源,即城市揚塵、燃煤塵、機動車尾氣塵、外來源、硫酸鹽、硝酸鹽。其中,城市揚塵、燃煤塵、機動車尾氣塵的貢獻之和在PM2.5中的貢獻比例為41%;外來源在PM2.5中的貢獻率達到16.29%;硫酸鹽、硝酸鹽貢獻之和在PM2.5中的貢獻比例為28.71%。上述這些人為源總和為86%。而剩余的14%則來自自然源。
按化學元素確定 PM2.5不同污染源而PM2.5一次污染源主要是城市揚塵、燃煤塵和機動車排放塵。城市揚塵包括城市建筑揚塵、道路揚塵、裸露土地揚塵等;燃煤塵是指各類工業和民用燃燒煤炭排放的顆粒物;機動車尾氣塵是指各類機動車運行中燃耗油料排放的顆粒物。外來源是指其它城市對濟南市進行大氣污染物的輸送。硫酸鹽、硝酸鹽是大氣中的二次污染物,主要是煤炭燃燒和機動車等燃油產生的SO2、NOX等氣態污染物被排放到大氣中,在大氣中被氧化后凝聚成的二次粒子。
正是因為這些PM2.5產生的方式不一樣,所以工作人員可以根據其化學元素構成的不同,對其進行分析,從而找出不同污染源對PM2.5 貢獻率差別有多大。
相關新聞PM2.5“壽命”長達1000小時
風一直吹,它能逛遍大江南北記者在現場的展板上了解到,有研究表明,PM2.5在大氣中停留時間最長可達1000小時,而且能夠遠距離輸送。那么PM2.5能被輸送多遠呢?記者換個方式測算一番。
據悉,根據相關資料統計,濟南地區標準年的平均風速為3.05m/s。假如我們按濟南常年平均風力計算,而且設想風的速度、方向不變的情況下,這陣風能將可停留1000小時的PM2.5吹多遠呢?答案有些讓人不可思議,10980公里。這個數字意味著什么,我這樣說您可能就更明白了,從中國的最北端到最南端的距離也不過5500公里,這樣算下來,要是理想狀態下,濟南的PM2.5,能借風周游大江南北一圈呢。
當然這只是一種假設,實際上受降水、冷空氣以及風力風向多變等原因影響,盡管PM2.5會從一個地方輻射到另一個地方,但是肯定不會上述長距離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