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6月3日訊 2日下午,60多歲的奶奶帶著6歲的孫子去喝親戚的喜酒,坐公交回家時,奶奶到站自己下了車,把睡著的孫子落在了公交車上。這邊年邁奶奶急得跑到大馬路中央攔公交車,那邊孫子卻鎮定地跟發現他的司機師傅說“不要緊,我記得爸爸的電話”。
發現小男孩的,是73路的公交車司機宮師傅。2日下午,宮師傅駕駛公交車從華安大酒店開往富甲公交場站,到終點站時,乘客們都下車了,宮師傅也準備回調度室休息。這時,他注意到車后面座位上有個人,走過去一看,是個熟睡中的小男孩。
宮師傅趕緊上前喊他。誰知小男孩睡得香甜,搖了好一會,才悠悠轉醒。看著空空的公交車廂,小男孩還有點迷糊,問了句“奶奶呢”,之后就茫然地看著眼前的宮師傅。在宮師傅的詢問下,小男孩講了他的遭遇。
原來,小家伙今年6歲了,中午跟奶奶一起去喝親戚的喜酒,吃完飯,奶奶帶著他在鹿鳴小區站點坐上了73路公交車,因為太困,沒多會兒他就睡著了。
老人這是不小心把孩子給落車上了!弄明白情況后,宮師傅既擔心家長著急,也擔心孩子會慌神哭起來。他立刻向73路路隊的付隊長做了匯報。沒想到小家伙反而很鎮定地安慰他,“不要緊,我知道爸爸電話,我已經丟過一次了。”
隨后,宮師傅和付隊長一起把孩子領到調度室休息,給孩子的爸爸媽媽打了電話。2日下午5點左右,爸爸開著車把小家伙從公交場站接走了。
“小孩子很機靈,他爸爸也挺鎮定,一見面還沖著兒子說了句,你怎么跟人家睡到公交場站來了。”付隊長說,奶奶發現孫子丟了之后,在惠安小區附近連續攔了四五輛73路公交車,怕車不停,還直接沖到馬路中間張開雙臂用身體攔車,被落在車上的孫子卻反而很冷靜。“頭一次見到走丟了還這么鎮定的小孩子,不哭不鬧,還反過來安慰大人。”
請本文線索提供者 孫先生到本報 領取線索獎50元
家長教育意識強 小家伙3歲就記得家里的電話
3日上午,記者聯系上了小男孩的父親初先生。初先生說,孩子的奶奶并不是把孫子給忘了,而是以為孫子早已下車,她才自己下車的。
初先生告訴記者,孩子比較調皮,以前跟家人們一塊出來買菜,經常自己跑到一邊去玩。初先生說,孩子3歲的時候,就記得爸爸、媽媽和家里的電話,也知道家住在哪里。沒想到這次不小心睡到公交場站,記住的電話就派上了大用場。初先生也希望能通過本報,對73路公交車隊表達謝意。
煙臺民警談經驗 多數走失孩子一問三不知
在教育部出臺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3-4歲兒童在公共場所走失時,應當能向警方或有關人員說出自己和家長的名字、電話號碼等簡單信息。
煙臺一位110接警民警告訴記者,他們常會接到市民發現有孩子走丟的報警電話,多是3到7歲的小孩。大多數孩子在這種情況下只會哭,民警問起來,他們也多對自己的情況一無所知。這時,民警除了等走丟孩子的家長打來報警電話外,別無他法。
記者了解到,在孩子上了幼兒園之后,老師一般都會反復對孩子進行相關的安全防范教育,教孩子記住父母的名字、電話和住址,但也有一些孩子缺乏這方面的安全防范教育。警方建議,在孩子會說話之后,家長最好教孩子反復背誦父母的名字、電話和所在地址,或者做一張聯系卡片放在孩子的身上。記者 苑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