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下午,化工路宏達路口附近的西流湖邊,3個六年級男孩在玩耍時,遇到了10余個外校孩子,一場噩夢由此開始。
隨后的4個小時里,10余個外校孩子把這3個12歲男孩帶到附近的菜地里,實施了包括毆打、罰跪、做伏臥撐、用皮帶打的暴行。施暴途中,這3個被打得渾身青紫的男孩被強迫跪在地上,打人者腳踩在他們背上,并擺出姿勢,拍照留影。
當天晚上,這張照片被發布到網上,并在班級QQ聊天群中迅速傳播。(為了保護這些孩子們的隱私,以下所有名字均為化名)鄭州晚報首席記者徐富盈文/圖
玩耍歸來的兒子渾身青紫
這本來應該是很歡樂的一個下午。
因為第二天是六一兒童節,5月31日下午,小海學校提前放假半天。小海家住西環道化工路附近,在陳莊小學讀六年級。
5月31日中午吃過飯后,小海向媽媽譚女士提出出外玩耍的要求,譚女士一口同意了。
在同校同學小江家里,小海還遇到了同班同學小泳,三人結伴游至陳莊村南,又遇到了另外兩個同學,于是5個孩子一起來到了西流湖邊,一個正在建設的雕塑公園附近。
當天晚上8點,晚飯已經做好了,但小海還沒有回家。譚女士心里很著急,因為兒子一般不會這么晚還不回家,但抱著“應該沒事”的想法,她又在家等了一個小時。
回憶起小海回來的情景,譚女士印象最深的是“慌張、害怕、躲避”。“9點左右,他低著頭,一進屋就往自己房間走,好像是害怕我看見他。”跟著兒子進屋的譚女士看見,小海一進房間門,就匆匆脫掉上衣,換上另外一件衣服。“這時,我才發現,他的上衣濕透了,褲子上滿是泥巴。”
小海換衣服時,走到了燈下,譚女士發現小海臉的側面一塊青紫,“掀開領子往下看,背上沒有一塊好的,全部是發青發紫”。
譚女士心中起疑,但兒子始終不愿回答。
“小海已經12歲了,可能是與其他孩子鬧別扭了。”自我安慰的譚女士放過了追問。小海匆匆吃口飯后,就急急睡下了。
“咱的孩子像狗一樣被踩在腳下”
6月1日一大早,剛剛起床,正在收拾屋子的譚女士電話響了。
“你看見網上的照片了嗎?咱們的孩子像狗一樣被踩在腳下。”這一句話猶如一記重錘,譚女士一下子蒙了。
給譚女士打電話的是另外一個挨打的孩子的家長。
叫來小海,譚女士打開電腦,在班級QQ聊天群中,果然有幾張照片。
其中一張照片的內容是:小海、小江、小泳三個人一排跪在菜地的排水溝前,臉部僵硬,直盯鏡頭,三個比他們稍大的男孩,單腳分別踩在他們背上,踩人者面帶微笑,擺出隨意的姿態。三個踩人者中有兩個光著上身,其中一個還五指伸開,指頭抓住小江的頭發。
一想起照片,譚女士的臉上一下流露出痛苦、哀傷的表情,眼眶開始泛紅。
“我看見兒子的樣子,心都碎了。”譚女士說,小海身體上受到的傷害已經讓她不能接受,照片的傳播更讓她悲痛欲絕,“這對我兒子身心的打擊,是難以想象的。我兒子以后怎么面對同學、老師,還怎么能夠與人交往,與人相處?”
整個施暴過程持續了4個小時
小海三人為何遭遇這群大孩子的圍攻?
譚女士隨即詢問起兒子原因,小海說:“當時他們5個人計劃去找一個罵過他們的同學,正巧就遇上了這10余個孩子。”
這10余個孩子中,還包括附近一所中學的學生,年紀比小海大兩歲。
“遇見之后,這些大孩子中走出來兩個,向小海他們要錢,遭拒絕后,便一哄而上,將小海5人團團圍住。”譚女士說,小海同行的5個同學中,另外兩個孩子認識這伙大孩子,幸免于難,“于是只剩小海、小江、小泳三個人被拉到了菜地旁邊。”
小海斷斷續續地向譚女士講述了挨打的過程:先是在身上亂踢亂跺,被踢倒在地上,繼續挨踢,然后下跪。
“我們跪在地上,他們踩在我們背上,讓我們抬頭唱歌,不唱就挨打。唱完一遍,他們說不行,再唱一遍。”小海回憶起受辱過程時,臉上仍然害怕不已。
“打得時間久了,他們累了。換上了皮帶。皮帶抽過了,他們又在地上尿了3個方框,讓我們跪在方框中,做伏臥撐,不得超出這3個框框。”另外一個受辱的男孩小江說,最后他們累得快不行了,無法做整齊,“這時,有個大一點的孩子拿了煙點著,說做不齊用煙燙臉,最后被另外的兩個孩子攔下了”。
從毆打、罰跪、做伏臥撐到用皮帶打,整個施暴過程持續了4個小時,從下午3點一直到晚上7點左右。
為了不讓家長知道,10余個孩子領著三個人在陳莊村大隊部的水池邊洗了一洗。
“直到8點半,他們才放我們回家。”小江說,照片上踩在他們背上的三人,分別叫小楊、小杭和小松,在瑞達路上的另一個學校讀書。
“我不想上學了。”3個孩子說出了一樣的話。
“他說班里的同學都看到照片了,他在家哭了一天。”譚女士說起兒子,雙眼發紅。
聊天群中互罵引發悲劇
昨日上午8點,本報記者與小海等3個被辱孩子的家長一起來到了打人者的學校。
該校的劉老師代表學校,接待了三位家長。
根據照片,劉老師找到了3個施暴的孩子,并通知了他們的家長。
“我們要求他們給我們孩子治傷,同時賠付我們的精神損失,并由施暴的孩子和家長一起,到我們家,向我們孩子道歉。”譚女士說。
昨日下午,小海所在學校陳莊小學陳校長也參與了協調。
“一個學生建了一個QQ聊天群,小海等也都在群里。孩子們之間在群里互罵和開玩笑,結果引起了矛盾。”陳校長說,這應該是原因。
陳校長表示,學校目前正在想辦法解散這個群,屏蔽照片繼續傳播。“并向所有拍照片的人,要求不得再向網上傳。”
未成年人上網,家長和學校要及時介入和教育
“未成年人行為能力控制差,缺乏判斷力。”市精神病防治醫院心理科主任李平安介紹,時下網絡發達,孩子不懂在網絡上有哪些內容該發,哪些不該發。“他們以為這是一種發泄的方式,忽視了事件本身的嚴重性。這種把暴力圖片發網上的行為,不能單純定為好玩和惡作劇,傳播圖片的孩子,心理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礙,也可能有一種報復心理。”
“時下教育一定要與時俱進,網絡進入我們生活后,學校和家長,在未成年人上網方面,也要及時介入和教育。一是對青少年進行行為道德教育,二是以此事為例,和孩子探討溝通,說明暴力和網上傳播暴力的社會危害程度,指出這種行為的嚴重性,避免這種事件再次發生。”李主任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