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人員解開纜繩,"向陽紅09"船駛離青島母港。記者 何毅
本報6月5日(記者 李保光 實習生 王迪) 6月5日下午2時許,伴隨著一聲響亮的汽笛聲,“向陽紅09”船駛離青島母港,前往江蘇江陰。據了解,在江陰搭載上“蛟龍”號后,將于6月10日出發,開始為期110余天的“蛟龍”號2013年試驗性應用航次任務。
據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主任、本航次總指揮劉峰介紹,根據安排,“蛟龍”號2013年試驗性應用航次共分為3個航段,預計為期110余天。第一航段地點在我國南海,主要研究南海的形成、發展以及對中國氣候的影響等。預計在7月中旬返回廈門進行為期三天的休整和補給,之后再趕赴東北太平洋(601099,股吧),在多金屬結核勘探合同區海域,開展科學調查任務,完成任務后,停靠密克羅尼西亞的波納佩港進行補給;第三航段從波納佩港起航至西北太平洋富鈷結殼資源勘探區開展近底測量和取樣,為參與海山區環境管理計劃提供技術支撐。
劉峰向記者表示,與以往的多次海試不同,此次試驗性應用航次并不追求下潛深度,預計最大下潛深度為5000米左右。“此前的多次海試,主要任務是測試"蛟龍"號的各項性能、指標,此次將更為重視對科技的實際應用和轉化。”劉峰告訴記者,參與下潛的人員構成上也有變化,以往都是潛航員或者“蛟龍”號的研究人員下潛,這次下潛人員包括了很多科學家,還將有女科學家參與。
“向陽紅09”船是一艘35歲高齡的老船,2006年被選定改裝為我國載人深潛試驗的母船。為使本航次任務圓滿順利完成,此前相關部門對“向陽紅09”船進行了系統的檢修、維修。從5月13日至6月2日,“向陽紅09”船共完成了幾百項的檢修、維修工程,其中船舶航修工程涉及主機、副機、甲板以及電氣4部分工程項目,共計112大項、300多小項,追加工程34項。
據介紹,“蛟龍”號是中國首個載人潛水器,幾年來相繼完成了1000米級、3000米級、5000米級海試任務,去年在馬里亞納海溝更是成功潛至7062米,創造了世界同類潛水器的最大下潛深度,也達到了其設計最大下潛深度。“蛟龍”號將從今年起開始執行為期3年至4年的試驗性應用階段。
此航次中,潛航員付文韜、唐嘉陵均將參與。“從各方面,我們都做好了準備,保證圓滿完成任務。”付文韜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充滿了自信。此外,他還向記者展示了一面印有青島世園會會徽的旗幟。“作為青島世園會志愿信使團的一員,本航次我還帶著一個特殊的任務。”付文韜說,在執行重大下潛任務時,他將會把這面旗幟帶在身邊,以達到宣傳青島世園會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