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尉偉
不到兩年,來自濰坊的打工仔張某冒充警察、軍官騙取了包括小麗在內的六名女子十余萬元。值得一提的是,這六名女子都是通過一家交友網站發布征婚信息,張某也是在該網站注冊會員,將自己偽裝成“高帥富”繼而開始行騙。
記者調查發現,由于注冊門檻低、信息難審核以及監管上的空白,導致部分交友、婚戀網站信息虛假,成了騙子、酒托等犯罪分子“釣魚”的平臺。
免費注冊>> 姓名、身份證號全不用
6月5日上午,記者打開張某曾注冊過的那家交友網站。首頁上方,“嚴肅婚戀交友”的字樣赫然入目,下方則是征婚男女的各色頭像。不過,若想要查看詳細信息或與對方聯系,網站會提示要先“免費注冊”。
點開免費注冊后,記者要先填寫一份資料,但無需填寫姓名和身份證號碼等信息,可由匿名和電子郵件替代。唯一驗證的是,填寫手機號碼后,需要短信索取驗證碼。
不到5分鐘,通過簡單的資料填寫、從網上隨便找來的女子照片,記者將自己描繪成了一個有房、月薪萬元的“白富美”。注冊結束,網頁上跳出了一個提示框,寫有“本站作為一個信息平臺,無法從技術、成本上保證每一條信息的真實性等”字樣。
再次登錄網站,記者通過提示看到,短短兩分鐘,就有五名男子瀏覽了記者發布的征婚資料,兩人還發來了站內信。
審核不嚴>> 網絡會員信息真假難辨
“打工仔張某就是在這家交友網站注冊會員,把自己偽裝成‘高富帥’。”歷下刑警一中隊民警告訴記者,由于注冊簡單,一些不法之徒諸如婚托、酒托,用虛假身份作為幌子和誘餌,可以低成本、高效率地進行預謀犯罪,“正是對該網站‘嚴肅婚戀交友’的信任,加上張某又身穿制服,小麗才相信了同為會員的張某。”
不過,該網站會員也分等級,想要查看高級會員的信息,就需要交費并提供證件。
“此類交友網站注冊門檻低、信息難審核甚至不審核,導致真假難辨。”省城一家婚介公司負責人說,為了聚集人氣,一些交友、婚戀網站甚至對注冊用戶身份不予考察。
但并非所有網站都是如此。“像在我們這里征婚或是發布網上信息,需要一步步通過審核。”濟南一愛情俱樂部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開辟了婚介網站,但征婚者需要先注冊,然后本人拿著身份證、學歷等相關證件過來,經過工作人員審核、同意后才能在網上發布,查看其他注冊會員資料。
無婚介資格>> 不少交友網站打“擦邊球”
除了注冊的門檻低、信息難審核外,記者還了解到不少打著所謂婚介或征婚旗號的交友網站其實不具備婚姻介紹資格,借交友之名,行婚介之實。
“交友就是交友,它和婚介性質是不一樣的。”中國社會工作協會婚介行業委員會副主任崔禾雨告訴記者,以濟南為例,交友網站算是一個信息發布平臺,它需要到工商管理部門進行注冊登記。如果是婚介網站,那就需要民政部門先出具相應的證明,然后才能在工商管理部門注冊登記。
通過“百度”搜索,記者發現不少交友網站在廣告詞中大做文章,標榜自己是“最嚴肅”、“最專業”、“最安全”的婚戀網站。這對想要結婚的青年男女誘惑力不小。
2011年5月,劉女士將一家交友網站告上法庭。征婚的她通過該網站認識了一位自稱某企業財務總監的男子。但交往后,劉某發現對方除性別之外,其他注冊信息全部是假的。
此案最終以劉女士敗訴告終。法院認為,該網站不是“婚介機構”,無法核實用戶身份。
法律空白>> 婚戀網站監管存難題
“正規婚介需要通過民政、工商的登記審核,還要有資質證、稅務證等手續,場所、注冊資金、人員等都有相應的要求。”省城一家婚介公司的工作人員介紹,而打著婚戀旗號的交友網站并不需要這些。
據了解,民政部門僅對經民政局備案的民辦非企業類型的婚介進行管理,工商登記的經營性婚介則由工商部門監管。
“目前,國內尚未有法律可對婚戀網站進行有效約束,也沒有明確專門的部門進行監管、規范。”崔禾雨說。
據崔禾雨介紹,2010年,中國社會工作協會婚介行業委員會曾出臺了《婚姻介紹服務國家標準》。雖未涉及網絡婚介,但下一步,他們還將推出《婚姻介紹網絡服務標準》。
“網絡是虛擬的,若連真實姓名都沒有,戀愛無從談起。”北京市尚正律師事務所主任李長勇認為,要求注冊會員提供真實的、可核查的個人信息是網絡婚介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