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畢業季,王學敏(中)和同學合影留念。記者 梁開文 攝
□記者 梁開文
考上研究生時,王學敏37歲,為了求學理想,他撇家舍口、辭掉工作,進入山東大學攻讀碩士學位。他與同學從陌生到熟悉,并在學校取得了優異成績。如今面臨畢業,王學敏卻發現現實遠比理想殘酷,找工作屢屢碰壁讓他無法再證明自己。最后,他回到了原單位工作。
37歲考上研究生
考上研究生之前,王學敏的生活簡單幸福,他和妻子是萊蕪一家鋼鐵公司的雙職工,女兒懂事,他們在萊城區剛買的房子也準備裝修。原本平靜的生活,因為一張通知書起了漣漪。
連著考了5年之后,2010年6月,王學敏接到了山東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的錄取通知書,“通知我考上研究生了,努力這么多年,很興奮能夠證明自己,可也很糾結。”
王學敏說,20多年前,他考上山東師范大學專科,畢業后在一家企業當文秘。“畢業那年正好父親去世,沒好好找工作,同學進入機關的多,我挺不甘心的。”農村長大的王學敏深信知識改變命運,之后他靠自學取得了多個本科證書,然后便試著考研究生。
考學同時,王學敏也調換了不少工作,考上研究生時他已經是一家鋼鐵公司的辦公室副主任。“公司有1萬多人,工資也挺高,所以拿到錄取通知書時很矛盾。”考慮了很久,王學敏選擇開學時到學校報到。
女兒送父親上學
王學敏說,得知他考上研究生后,母親直接勸他放棄讀研的想法。“道理很簡單,剛買的房子要還貸,不到10歲的女兒需要人照顧,母親說我已經證明自己了,沒必要真去讀。”
張維振是王學敏的同學,他建議王學敏選擇在職讀研,這樣可以處理讀書和工作兩者的關系。
王學敏參加碩士面試時,許多老師也勸他,這么大年齡了,以后學習會很吃力,如果論文寫得不好還有可能延期畢業,另外,畢業時找工作也麻煩,不如直接回家過安穩日子。
“只有我媳婦支持我,另外我也想讀,而且讀那種正兒八經的研究生。”王學敏放棄了在職讀研的想法,向領導遞交了辭職報告,“以前都是我送女兒上學,我讀研后,每次返校,女兒都送我坐上來濟南的車。”
和舍友有明顯代溝
研究生宿舍是4人間,王學敏和袁新成等3個小伙子住在一屋。王學敏說:“睡覺也不習慣,我睡得早,有時候都睡了好幾覺了,宿舍里還燈火通明,小伙子們忙著打游戲、跟女孩聊天,我上學那時候談戀愛還是寫情書呢。”
大哥是同學對王學敏的通稱,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叢新強是他的導師,他比王學敏還小一歲。第一節課,王學敏很興奮,起得很早,可在小樹林看書忘了時間,“跑到教室,我和一個外國留學生坐在角落里,我們倆看起來很特殊,尷尬極了。”
評價王學敏時,叢新強說,勤奮、好學是他最明顯的優點。“除了讀書,我也不會干別的,看書、做筆記、寫隨感,這是這三年干得最多的一件事。”王學敏說。
因經濟壓力勤工儉學
走進大學校園前,因為工作性質,王學敏對網絡可謂一竅不通。走進校園后,他發現身邊的人聊QQ、上人人網秀照片,網絡世界比現實世界還精彩。
“業余時間,我注冊了一個QQ,也申請了一個人人賬號,看到滿意的照片也開始傳到網上。”王學敏說,雖然和同學差十多歲,但是通過溝通,大家相處得也很融洽。
學習走上正軌后,王學敏開始擔心家里的經濟壓力。“為了求得母親支持,我謊稱讀書的時候單位還發工資,其實我們一家只剩下媳婦每月1200元工資,我只能找點零活掙點外快。”王學敏說。
王學敏的舍友袁新成說,王學敏在廣告公司設計過文案,在輔導班當過剪紙老師,還教韓國和非洲留學生學過中文,擠出時間補貼家用,“畢竟一大家子要養,他也多次說過挺對不起媳婦。”
幾乎沒有單位讓他面試
用王學敏的話說,讀書的三年“哧溜”就過去了,順利完成學分和畢業論文后,就業成了每個畢業生都要面對的一道坎。“今年是最難就業季,對我來說更是。”王學敏說。
畢業這年,王學敏已到不惑之年。性格要強的王學敏希望最后一次證明自己,“我投了數百份簡歷,可是讓我面試的也寥寥無幾。”王學敏這時候開始慌了。
張維振說,煙臺一個大學的學報招編輯,工作不是很好,去面試的只有王學敏一個人,最后他還是沒有被錄用。超齡是王學敏遇到的最大的問題。他說,自己這時候才想起來入學初老師的擔心,如今看來,這種擔心變成了殘酷的現實。
幸好原單位收留了他
“多次碰壁后,原來單位的老總了解到我的情況,讓我回去工作,還好,現在有落腳之地了。”碰了一鼻子灰后,王學敏的理想“落地”了,他對原來的單位充滿感恩之情,“我現在是一匹老馬,領導讓我吃回頭草,我得好好工作。”
找工作受挫沒影響王學敏畢業的心情,他寫的《雨綠之夏》散文集即將出版,他還拍了一部微電影。“電影里都是年輕的同學,我也在里面出現了一分鐘,精彩不用時間衡量,對我來說,經歷就是財富。”王學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