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榕博
7月2日公布的學考分數段,讓今年“出分填志愿”的中考填報新政多了一項考量指標。這項政策能否讓考生志愿填報更加理性?優質生源是否會向熱門學校集中?2日,記者采訪了解到,不少高中招考教師擔心,今年極有可能會出現生源分層報考高中的現象,拉大熱門高中和其它高中之間的差距。
>> 更多學生愿意沖擊好學校
“孩子今年考了511分,比去年濟鋼高中的分數線多一分,是不是要等指標呢?”2日,今年中考的考生家長陳女士告訴記者,7月1日分數段公布,孩子的分數在全市考生中大約位于8000多名,即使在學校里排名,也并不靠前。如果以“指標為上”,有可能輪不到自己的孩子上濟鋼高中,如果要以分數搏一下,則有可能進統招或者擇校,她正在考慮放棄指標,直接讓孩子在第二檔填報時沖擊濟鋼高中的統招名額。
記者采訪發現,幾位考生家長表示,孩子的成績在去年各熱門高中分數線上下,他們都在為“指標為上”還是“統招一搏”而糾結,招考信息越多,他們反而越拿不定主意。
“教育部門今年設了4檔志愿,初衷是好的。但有可能的是,熱門分數段的家長不會按照這個層次‘出牌’。”省城一高中教務處處長劉先生分析說,除了省實驗中學之外,其它熱門高中的志愿填報可能都是“一片混戰”。
在1日舉行的高中階段學校招生志愿填報培訓會上,即使濟南市9所學校將計劃內招生人數的80%作為指標生分配,但濟南市教育局有關負責人還是表現出了類似擔憂。
考生家長姜女士說,大家都希望去好學校。“該在一檔錄取時給孩子選擇一個略微平庸但保險的高中嗎?我想很多家長都不會甘心的。”姜女士對記者說。
>> “指標生”淡化生源分層
記者了解到,為了完善招生政策,出來成績后填報志愿的做法早在1年前就已經成形。去年8月,濟南市教育局副局長王春光表示,在調研一年的基礎上,2013年,高中階段學校招生將推行考試后報志愿。
對此,濟南某熱點中學負責人表示,出了成績報志愿,對學生而言,利大于弊。考生對自己成績有一個正確的評價,可減少報考風險。但也有部分高中學校擔心,考后報志愿方式推行后,高中學校生源分層現象將更加嚴重。
“一個班的前三名報考一個高中,三到五名報考另一個,這種情況很可能發生。”劉先生對記者說。而省城另一熱門高中招考教師楊女士也擔憂,今年第一次實行這種志愿填報方式,很有可能出現熱門高中錄取優質生源時,出現一茬一茬類似割韭菜的情況。
“不過,今年‘指標生’確實能對這種分層現象有所糾正和‘淡化’”。楊女士說,因為每個弱勢初中也有一定的指標生份額,這能保證一定非優質生源得到好的教育機會。但如果指標生仍然扎堆報考,其“淡化”生源分層的作用就可能削弱。
>> “弱勢”高中擔心被邊緣化
采訪中,濟南外國語學校副校長劉路漢認為,是否會出現生源分層現象,現在不好估計。但他希望家長能夠更加理性地看待志愿填報問題,應該填報適合孩子學習成長的學校。
山師附中一位教師告訴記者,指標生80%分配比例的政策從2011年便開始實行,目的是進一步壓縮擇校生的升學名額,逐步達到控制擇校生的目的。而在中考階段進行出分報志愿,教育部門的初衷是希望考生報考高中時更加理性,這樣也能實現高中教育資源趨向均衡。
“但如果成績靠前的學生都報考省實驗、山師附中,會使其他學校的生源質量降低,加劇高中間的不均衡。”楊女士不無擔憂地表示。劉先生也擔心,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的“馬太效應”有可能因為優質考生資源集中而出現。“至少可以預期,那些成績中游偏上的學生,如果有可以報考好學校的機會,即使競爭壓力再大也會嘗試,其它高中他們是不會選擇的。”
劉先生擔憂,“弱勢”高中今年錄取生源中,中、高分考生可能會大幅減少,而生源競爭力也因此會邊緣化。不過,楊女士認為,今年的志愿填報一定程度考察中考新政是否實現了理性填報,以及促進教育資源均衡化的初衷,這也會為下一屆的初三學生和家長做出“樣板”,促使家長能理性起來。